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人员,年过三十,已经慢慢踏入了“老油条”的行列。所谓“老油条”,就是工作计划,有模板借过来用一用;工作总结,有范文下载来抄一抄。平时上下班踩着点进出,工作任务也是得过且过。下班之后也是吃吃喝喝玩玩,茫茫然的又是一天。
当然,这样的“老油条”也不只陈生一个,纵观公司上下,除了新来的,还有业绩很好的同事,大家都差不多。而横看陈生身边的朋友,亲戚,三十多岁的人大都也就是这么生活的。
所以,陈生也就心安理得的从初出茅庐的勤奋努力,变成了现在毫无激情的“老油条”。
陈生有位同事余杨,和陈生关系不错。因为在同一个部门,平时两人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很多工作,能相互照应的,绝不袖手旁观。能相互掩护的,也是尽量合作。本着这样的革命友谊,两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
前段时间,公司新招进了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个傻愣的毛头小子怀着无与伦比的热情,在工作中表现得异常突出。他们就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每天除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还总是特别积极得帮助别人。
谁要复印、打印东西啦,谁要查找库房资料啦,谁的电脑又出现故障啦……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你身边,帮你解决各类问题。
这样的工作状态感染了公司很多人,就连余杨也说:“真是些好小伙子,以后大有前途啊!”
但老油条陈生却不置可否,“别看他们现在闹得起劲,等工作个五年八年之后,你看他们不跟我们现在一样?谁不是这么过来的?”说完便转身游览娱乐网页去了。而一旁的余杨,却若有所思的沉默了。
这天之后,余杨慢慢变得不一样了。已经脏乱了好久的办公桌,不知不觉变得整洁了。同事们闲聊的茶水间里,也少了余杨的身影。与之相对的,是余杨办公桌前总是忙碌而沉稳的背影。
余杨的变化,陈生一开始并没有发觉,直到月底交工作总结时,陈生习惯性的问了余杨一句:“你工作总结的纸质稿我帮你交上去吧?”和往常一样,余杨顺手递给了陈生。
可是,在陈生拿到余杨的总结之后,陈生却呆在了原地。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如既往的“总结模板”,而是余杨认认真真的自我总结。余杨把近期的工作问题,解决方案都详细的总结了出来,并且还写了一些本部门的工作意见。陈生愣了一会儿,没说什么,把总结交了上去。
午饭时,陈生问余杨:“你最近在忙什么?感觉你不太一样了。”
余杨没有回避,很坦然的回答:“嗯,最近我在认真工作。除此之外,我还在网上报了个英语学习班学英语。另外,最近我还在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给自己充电!”
陈生有点茫然的说:“怎么想到做这些了?有什么用么?那么点工作认不认真不一样都做了?而且,我们虽然手里端得不是“铁饭碗”,但进了公司的人都清楚,以公司现在的状态,我们基本可以平稳做到退休。而且,等资历厚点,我们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的。你做这些,还不如跟我出去聚餐喝酒呢!”
余杨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你说得对,不过我还是想改变一下自己,做点不一样的事!”
“学英语,看管理书籍就不一样了?那些可都是毒鸡汤啊!”陈生不屑的说着。余杨笑了笑,没再说话。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余杨每天坚持学习两小时,陈生坚持他的“毒鸡汤”理论。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余杨还是每天坚持学习两小时,陈生还是坚持他的“毒鸡汤”理论。
一年快过去了,陈生依旧是公司里的“老油条”,他和余杨也依旧是好朋友,在一个部门共事。而一年前刚进公司的那几个毕业生,有的已经开始向陈生靠拢,进入了“新油条”的阶段。有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积极,对工作充满热忱。大家依旧在各自的轨道上默默前行。
这天,陈生和余杨如往常一样一起吃饭。陈生得意的笑着说:“老余,去年我怎么跟你说的?我说你学那些东西没有用吧,你看你学了一年,啥都没捞着,还倒贴了那么多钱去买书、报学习班。”
余杨乐哈哈的说:“没关系,学着我心情好!”陈生瘪着嘴嘀咕着:“随你便吧,你开心就好!”
第二天,公司来了个客户,大家都议论纷纷的。倒不是这个客户有多大,而是因为这个客户有点特殊,是个外国人。公司一向是做内地市场的,固定的大客户已经维系了很多年,从来没有接待过外宾。这次这个国外客户主动找上门,倒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了。
总经理赶紧把去年招的新员工找过来接待外宾,倒不是说故意找愣头青来迎接外宾,主要是公司里的人没几个能把英语说顺溜的,语言不通没法沟通啊。
可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中国大学生都能说好英语的。这几个嫩小伙平时倒是发言积极,可一看到国外来宾,说话却磕巴起来。一来是业务不熟练,二来英语确实说得不咋地。来来去去说得最长的一句也就那句“I'm fine thankyou, and you?”
其他时候,也只能抓着脑袋,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外蹦了。勉强交流还行,谈业务可真过不了关。
余杨知道这件事之后,便主动请缨,希望能帮公司谈这笔业务。经理正着急,看到有人说能和外国人谈,也就死马当活马医把余杨带进了会客室。
走进会客室的余杨和外国客户握手交谈,就像和同事聊天一样。在场的其他人都惊呆了,愣愣的看着眼前说着异国语言的两人。只见客户频频微笑点头,好像很是愉悦。一来二去,谈笑间不是强撸飞灰烟灭,而是业务轻松搞定。
自此,余杨帮公司谈下了一笔利润高且长期稳定的业务。也顺利成章的成了此业务的骨干成员。公司为了奖励余杨的“贡献”,特意奖励了他五万元的红包。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余杨负责巩固这个外国客户,并帮公司将这单生意上了轨道。余杨为后来的顺利交易出了不少力,自己也没有白干,每笔交易都有不少提成。
过了不久,余杨在那位外国客户的介绍下,跳槽到了一家五百强的外企做行政主管。与此同时,余杨原来的公司为了更好的发展,也准备给公司换换血。陈生这时突然感到自己危机四伏,很可能被公司淘汰掉。
余杨走了,走之前他对陈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想要的不一样,不只是看书,学英语,而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这一尘不变没有斗志的生活。每天学习两小时确实不多,但老陈,请相信我,再小的努力,乘以365也会变得很明显。如果你想像我现在一样,你也可以试着先充实自己!
看着余杨离开的背影,陈生想起自己初出茅庐,努力奋进的样子。那时的自己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从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一步步打拼进现在这个企业里的。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懒而不自知了!
想到这些,陈生知道,未来一年,他也会每天学习两小时了。因为,再小的努力,乘以365都会变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