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爸爸买回煎饼。小新本来在看书,想拿走煎饼去自己房间边看书边吃。
爸妈坚决不同意拿走吃,要求必须坐在餐桌旁。
儿子不开心,又一次赌气走开,不肯吃饭。
妈妈非常恼火,爸爸提议,必须明确吃饭的规矩,一是按时吃饭,饭菜做好后及时开饭,不要拖延;二是只能在餐桌吃饭;三是一次连续吃完,不要断断续续;四是尽量不挑食。
妈妈认为孩子关于吃饭的道理,已经说的太多了,他全都明白了,就是做不到,而且近期有点变本加厉,必须对此狠狠惩罚。
爸爸对此表示同意,关键在于惩罚的方式和力度。由此看出,原则问题都好说,父母之间基本没有大的分歧,惩罚的难点在于具体执行的细节。
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无非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一是体罚。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的体罚,确实能让孩子长记性。不过,孩子虽然可能当时害怕,口头承认错误,答应改变,但内心很可能并不服气,以后还会逐渐养成靠武力解决矛盾的习惯。所以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不能轻易使用。
二是罚站。让孩子面壁反思,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对孩子态度改变能起到最大的作用。这种方式看似简单,父母不用动手,也不会伤害孩子。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反省过程是不可见的,他站在那里,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思想动态,有可能就是在神游,磨洋工,甚至容易陷入与父母打冷战的局面。
三是说教。这是很多父母最容易采取的方式,时代变了,大家都意识到体罚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愿打孩子,而且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也舍不得打孩子。可是道理讲多了,就会过犹不及,孩子耳朵都听出茧子来,对父母的道理就会产生免疫力,甚至越来越反感。
四是沟通。当然前三种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沟通,不过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正面管教,以及美国心理学专家研究提出的ICPS理论,才是最适合父母与孩子化解冲突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