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习班回来,对袁老师用的冥想有感兴趣,就搜了本相对简单的书看看。还没真正用起来,希望有用,先做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进入状态。这次画完思维导图的感觉是最好的,体验到一点思维导图的好处了。
这是来自《活得累 学冥想》第2章 冥想基础学起来的读书笔记,可以算是一个操作流程类的信息。对于主分支的分层我自己也不满意,大意上分为冥想前准备、冥想时身体的准备、冥想的进行、冥想结束。结束这块的分类似乎还不明确。以后想好了再改进。
冥想前首先寻找适宜的场地,能安心静坐。最好稍昏暗、不通风。可以有音乐,另杜绝手机等的影响。选择坐姿,重点在于选择一种能轻松、长时间静坐的姿势,关键在于脊柱要直立,常用两种做法。
冥想前做好身体准备。首先做身体的伸展放松,闭目告诉自己要开始冥想啦。双手结印,大拇指与食指相抵成圆,指尖不紧贴不疏离,所放位置放松。接着调节呼吸,先胸式呼吸3次,调整姿势,晃动重心,确保表情自然、坐姿舒适,然后进行腹式呼吸,表现为持续、不干扰冥想。
现在开始冥想。首先,要做的是“凝神”。这是指“在心中反复吟唱”M真言(噢-南-斯巴-哈)来达到集中精神的效果。“比起吟唱这么无聊的真言,不是还有更加重要的事在等着我吗?先想想那事该怎么处理吧。”--我们的大脑会像这样自发的找出“重要的事物”(思考的种子)开始思考。一旦发现大脑开始思考别的事物--我们将此称之为“入定”,就需要调整思维把此事“置后”处理—“现在我正在冥想,这件事固然很重要,但还是在冥想结束后再考虑吧”,“冥想只需要15分钟,这点时间还是等得起的,我还是待会儿再处理吧。”把脑中的念想事后处理的过程便是“三昧”。重新开始集中精神吟唱后,不久又会觉得乏味,脑中又会闪现出闪出别的“思考的种子”,一旦“发现思考的种子”,就得马上把它清理搁置,如此循环往复训练有素地清理“思考的种子”便是冥想的实践。
冥想一般不超过15分钟,或是精力不济时也可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