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里,我们常常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眼看别人职级越升越高,工资翻倍涨,自己还在原地打转。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却不能养活自己,我们挣扎在喜欢和野心之间,越来越迷失。这是病,得治。
有研究指出,临终前人们最后悔的事儿包括: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注重健康、生活不开心、友情太少、对家人很少表达感受。财富多少对我们幸福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反而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心、健康这些人生底色才是我们更该关注的。
如何活得潇洒,不拧巴,慢慢走向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的样子,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这需要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快速到位的执行力。为什么这么说?
1.好奇心
度娘说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但笔者认为好奇心不应该仅仅存在于遇到新奇事物或新的外界条件。这种被动式的触发会大大影响好奇的功用。好奇心强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也有探索世界的欲望。所以拥有好奇心是指对事物保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遇到问题愿意不断深挖,多问为什么,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小孩子因为对世界认知大多为空白,好奇心反而是最大的。常和孩子在一起,父母的创意也总是能得到提升,原因就在于此。那好奇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1)好奇让我们对世界保持热情,发现自我
好奇的源头是问题,关注自己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才能慢慢培养好奇。我们每天都开门,但有谁注意过不同场合门把手都有哪些材质?为什么这么设计?有没有更优雅,更便宜的解决方案?随便看一看我们的周围环境,这种问题都有几千个。难的是提起你对问题的兴趣。
问题找的多了,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对哪些领域的问题更感兴趣,这就是今后你要聚焦的方向。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自我需求最高阶需求是自我实现。而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自己的了解也就多一分。
比如我吧,在朋友圈看到漂亮的照片总是忍不住点赞,于是我自己也开始拍照;我忍不住总是喜欢看美好的家居设计,重新布局自己的小家,于是我发现自己对美是有追求和向往的。有一次被同学夸我喜欢思考,观点有见地,我发现确实如此,我喜欢串联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哲学,原来我还向往智慧和真理。好奇无疑能深化个人对自我价值观的探索。
2)好奇让我们从打工心态向创业心态转变,形成自我驱动
打工者和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是心态,打工者是任务心态,创业者是愿景心态。拿我举个反例,我自认很努力,工作中学英语、学数据分析、学写PPT,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样能独步天下,就是因为任务心态。我是因着工作需要,提升技能的目的去的,当工作中不再需要我就阶段性放弃了,而如果是因为对事物本身的好奇、热情去学习,也许现在的我会是另外一种状态。幸好,我醒悟的还不算晚。
我周围有个90后小朋友,充满好奇心,她会去关注总统大选,把相关的绯闻爆料全研究一遍,她总是喜欢分享一些最潮流资讯给我们,保持这种状态三五年,她大概也能在“今日头条”拿个很好的职位。
好奇是打开自我世界的钥匙。
2.执行力
执行力的重要性我是去年才体会到的。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你不执行啊!听过、看到不用起来,就是瞎忙活。我周围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是执行力非常强的人。我曾建议同事去点痣,他可是要上视频直播的,一个月后见他脸上痣已经全消,留下一堆痣印,不消一年脸就会白白净净了。
互联网的基因是快,没有执行力创业早晚白瞎。继续自黑吧(以后我也该找个于谦让我黑),我没怀疑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最近四五年我每年都保持几十本的阅读量,坚持了两三年后发现然并卵,做知识变现还遥遥无期,个中原因就是只学不用。学习只有内化吸收,再应用实践才算学会。而应用实践成果应该反过来促进更深度的学习。
如果你还在抱怨怎么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儿呢,大概就是因为你没尝试过,没执行过。兴趣、热情往往是在擅长之后催生的。外界的反馈、内心的自我肯定会帮你找回热情。
从好奇开始,勾起自己探索世界的欲望,然后快速执行,看到外界对自我的反馈,肯定自己,改进自己。这才是活出自我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蔷薇石发表在简书上的第三十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