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记者一个风格(一)

            两代记者一个风格(一)

        不管报纸的现状如何,作为传统媒体,几十年来,《河北日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记者,写出了大量的典型报道,好报道。在新的时代,尽管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报记者不忘初心,仍然在坚守党的这块儿传统的宣传阵地,扎实采访,认真写稿。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河北日报》驻邯郸的老记者李日山,人称“李头条”,是曾经的《河北日报》大手笔,主力记者,他采写过大名万北村的大包干,是河北农村改革第一村。如今,《河北日报》的年轻记者邢云、刘剑英,又写万北村的幸福小康路。老记者的好文风,年轻记者依然把党报记者的好传统保留了下来,文风朴实,语言接地气,句句是实话,一句虚话也看不到。两代记者,一个风格。

      当年,由于“左”的路线还没有肃清,万北搞大包干是在偷偷干。优秀的县委书记侯顺德,坚定地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坚定地支持万北的大包干。有人说,错了怎么办?侯顺德说,错了我负责!我在《小侯能干》这篇文章中介绍过侯顺德是如何在大名推行大包干的。

      有了互联网,媒体多了,信息多了,但有些网络媒体新闻看着标题挺吓人,仔细看看没有啥;有的拍马、谄媚,没有规矩,看了让人身发冷。新闻如何写?文风如何转?还是要向党报记者多学习!

        2018年12月2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图为李日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附《河北日报》报道:全省“大包干”第一村——大名县万北村闯出幸福小康路

          说起当年的“大包干”,大名县万北村村民杨胜利记忆犹新:“队里的晒场之前只堆4个麦秸垛,到了1978年,几十个麦秸垛一个比一个大,挨挨挤挤,晒场都盛不下了。”1977年,万北大队第一生产队(以下简称万北一队)悄悄搞起田间管理责任制,尝到了“大包干”的甜头儿。

万北一队是全省“大包干”第一村,也是全国最早探索“大包干”的村之一。1979年11月23日,河北日报在头版刊发了两篇报道,一篇是消息《万北一队实行田间管理责任田》,另一篇是通讯《“金娃娃”落户记》。消息说:“大名县万堤公社万北大队第一生产队,原来是个有名的后进队。从一九七七年秋季实行田间管理责任田后,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很快变成了先进队。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六相比,粮食亩产由三百多斤增加到一千多斤,总产由八万斤增加到二十八万六千斤。今年小麦亩产又由去年的五百五十斤增加到八百零一斤,总产由十四万斤增加到二十一万九千斤……”

当年的万北一队队长董可志现在是万北村党总支书记,今年73岁了。“我们穷怕了,饿怕了,不‘闯’不行啊!”11月23日,记者在万北村见到了董可志,他说,那时麦子亩产才100多斤,别说交公粮了,连口粮都不够。他每天敲钟“上工”,钟声叮当响,社员懒洋洋,出工不出力的越来越多,实打实干的越来越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也想过办法。开始是换干部,换了好几轮,没改观。换干部不行就分队,结果情况更糟,不得已又合到一块。1977年夏天大旱,放着井却没人浇地,麦子又减了产。

董可志和几个老党员一合计:既然“大锅饭”吃不饱,咱把地分包给各家干吧!干得好,多开工分,干得孬,少开工分。这样一来,户与户之间只有“比头”,再没了“靠头”。

说分就分。过去要一天干完的活,分包责任田后,一个早晨就干完了。大家把积攒的老坑土和沤粪都用在了田里。深更半夜里,别的生产队早休息了,万北一队的社员提着灯笼,还在地里忙。

半年过去,秋粮迎来大丰收。董可志伸出4根手指:“比上年秋季多收了4万斤!”第二年麦收,一亩地达到了五六百斤,比原来多了4倍。看着一麻袋一麻袋的麦子,社员都“傻”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多麦子,头一回吃上了白面馍。十里八乡都知道万北一队抱了“金娃娃”。

“‘金娃娃’差点儿被扼杀在摇篮里。”董可志说,“有人批评我们是‘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质疑声声,阻力重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春风’来了,我们头上的乌云才散了。”

1980年,万北一队修改完善责任制,去掉工分,成为“直来直去不拐弯”的“大包干”。1984年,董可志挑起万北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想:温饱解决了,得让村民富,“要想富,还得闯新路!”

董可志决定办企业,先办了一个麦芽厂,后来原料供不上,停了。1990年,他们又办了一家饲料厂,结果销路一直打不开。像当年搞“大包干”一样,董可志说,必须闯,否则只能原地打转儿。

得知跨国公司正大集团正在寻求饲料生产伙伴,董可志记不清去了北京多少趟,与正大集团有关负责人接触、洽谈,凭着执著、憨厚和诚恳,最终赢得认可,1994年建起了邯郸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从“土里刨食”到“市场掘金”,万北人钱包鼓起来了。如今,邯郸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饲料3万吨以上,产值近1亿元,以万北村为中心,销售网络覆盖山东、河南等地。

“每月工资3000多元。”村民董全喜在正大饲料当了10多年装卸工,和他一样,万北人几乎都在本村“上班”。大学生申丽红一毕业就回了村,“不单是我,我们村的年轻人都‘恋家’。”她感慨地说,因为万北村不比城里差。

以正大饲料为龙头,近些年万北村发展迅速,养猪场、淀粉厂、面粉厂等6家企业相继建起,很多村民买了货车搞起运输。“我们村光小汽车就有40多辆。”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可成一脸自豪。

村子不大,热闹繁华。五六百米长的街道干净宽敞,两侧是两层或三层的商铺,服装、百货、通讯……应有尽有。“除了本村的,还有不少外地人也到这里租店做生意。”杨胜利开着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市,最高时年收入20万元。4年前,他种了2亩多果园,林下养了500只柴鸡,一斤鸡蛋卖到12元,依然供不应求,“我准备再闯一把,通过土地流转把规模扩大。”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我们更踏实了。”董可志说,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来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幸福。(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邢云、刘剑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