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读博,看起来是一种不太聪明的行为,都读到博士了,为什么还要换专业?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最晚在考研的时候就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如果从本科到硕士都没换过专业,读到博士的时候要放弃自己已经学习了六七年的专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学习基础理论,而且为了尽快开展科研工作,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新学科的知识体系,所以,跨专业读博的行为往往是大家不能理解的。
其实,有的时候,不是你对自己原先的研究领域不感兴趣了,也不是你自己想要换专业,跨专业读博有很多种情况,所以,你有可能也会遇上这种情况。
跨专业读博的几种可能性
如果你硕博期间跟随的是同一名导师,且对自己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导师的课题也一直没有大方向上的转变,那你基本不会面临跨专业的情况。跨专业有自己主动选择的,也有被动不得不跨的。
(一)主动建立跨学科的知识背景
我们如果有申报课题的经验就会知道,项目说明里一般都会鼓励大家申报跨学科的项目,用不同学科的不同视角去研究一个问题,往往会获得更有价值的成果。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一直朝着融合发展的方向演进,很多问题都不是单一学科理论可以阐释明白的,所以,有了第一类跨专业的勇士:为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主动跨专业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另一个学科的理论知识。
我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从本科到硕士阶段,我所处的都是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科,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研究,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于我国传媒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由此,我认为,必须系统地了解我国传媒行业相关制度的形成过程,才能对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于是,我在考博时选择了法学门类下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传媒制度方向,虽然研究方向仍与原先的学科密切相关,但由于专业跨度很大,入学以后的课程与原先所学的专业知识几乎完全没有交集。
(二)被动跨专业
被动跨专业一般是因为导师或学校的原因。有些导师本身就拥有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你跟着导师可能必须做一些跨学科背景的课题,所以你不得不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博士报考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你报考的导师已经有中意的学生了,而同院系的有些导师可能这一年没有招到理想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学校可能会跟你协调让你跟随另一名导师学习;所以,即便你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来报考自己心仪的博导,到最后也有可能会跟上一位你可能不太了解的导师,而这位导师的研究兴趣也可能让你面临不得不跨专业的情况,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因为被调剂而换了导师,换到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研究领域,不得不跟着本科生一起补基础课。
跨专业读博可能遇到的困难
(一)难以理解的课程
大多数学校针对博一的学生会开一些专业课,这些课的形式比较灵活,有的是讲座形式的,请校内校外的专家每人讲一个专题;有的是研讨形式的,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学科内的前沿问题。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博士课程的深度可能会让刚接触这个学科的你觉得非常困难,难以听懂老师和同学们说的那些专业术语,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和节奏。
(二)难以快速进入学科话语体系
同专业的博士生除了一起上课之外,有时也会在一起交流一些学术问题,聊聊自己正在做的研究,谈谈自己接触到的新鲜事儿。但是,跨专业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愉快地融入到大家的激烈讨论中,因为跟同学们往往不在同一个学科话语体系内,小伙伴们说的学术观点,你可能能听懂,但却很难以他们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自己一张嘴,就说出了外行话,暴露了自己其实是个“门外汉”。
(三)难以应付的压力
跨专业读博的最初阶段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同时身处于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中,周围同学在本专业内的学术水平可能会比自己高出一大截;学术上的困难加上环境带来的压力,很有可能会让你一时间对自己失去信心。特别是如果一入学导师就布置下来一堆科研任务的话,可能更会让你在慌忙中乱了阵脚;怀揣着一颗要迎难而上的心,却不知该从何开始。
有方法就不难——跨专业读博之方法论
(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一旦开启了跨专业读博的生活,就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吧,不用害怕,也不要抱怨,都读到博士了,难道还不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吗?一切方法的前提就是拥有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老话说,万事开头难。初入新环境,都会遇到困难,无论是初入职场,还是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所以,无论这个新环境有多陌生,都不要慌乱,不要患得患失。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的,挺过了最初那段困难期就好了。对于努力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学习的困难是战胜不了的。
(二)大量阅读专业书籍
快速学习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当然离不开读书,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读什么书?如何选书?如何快速建立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这些问题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的。
从一本权威教材开始。读到博士阶段了,很多老师都会跟学生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少读教材。有过编写教材经验的老师,可能都清楚国内大多数教材的撰写过程,说得好听些是引经据典,说得难听点儿就是拾人牙慧。
的确,教材的内容往往宽泛而浅显,很少有能启发我们深入思考的理论。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某一学科的初学者来说,一本比较权威的教材可以快速帮你搭建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让你了解这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该学科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比较直观且相对全面的认识。
当然,权威教材的选择很重要。首先,可以找自己的导师推荐,也可以找本专业的其他博士同学推荐。其次,不要找年代非常久远的经典教材,既然读教材是为了快速全面地了解一个专业的基础知识,最好选择近五年内出版的教材,它们往往会囊括一些比较新的学术理论。最后,不要找晦涩难懂的教材,有些好评度高的专业书可读性不高,不适合初学者阅读。根据以上几点,结合自己专业的特殊情况,找一本在国内认可度较高的教材,作为自己阅读的起点。
系统地读完了一到两本教材之后,再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分支领域、理论流派,去找一些专著来读,深入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
(三)听一些基础课程
如果你觉得教材太枯燥,很难读得进去,或者觉得读教材的收获不大,可以去蹭几节基础专业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当地一些知名高校蹭课;条件不允许,就直接在自己本学校旁听低年级学生的课程也行;或者直接在网上搜索一些专家的课程录像来学习。学校里给博士生开的专业课可能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难度太大,那就不妨去听听本科生的专业课,放低姿态,本科生同样是一个专业的初学者,他们的课会容易很多,每个礼拜抽出几个半天的时间,一学期内基本就可以学完这个专业的大多数基础课程了。
跨专业读博可能在前期是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等学成之后,拥有跨学科背景的你也会比身边的同学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有付出必有回报,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踏踏实实地努力就好啦。
(原创作品,作者:沐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