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参加了彭小六老师的选择自己知识管理训练营第四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了跟以前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从小我是个爱看书的人,阅读让我安静,让我体会书里人物的命运,也让我在写作文上面得心应手,可大学毕业这十年来,读的书越来越少了,只是从今年开始,才又多读了几本,但也没有目的性,就是把读书当作消遣了,偶尔写一篇读后感,而且读的也是各种小说居多,说到底,读完了之后差不多也就忘了,而且,根本无法与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
知道小六老师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于是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想着学点真正实用的东西。
拿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第一时间觉得它很励志,说实话,很久没看这种励志的书了,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可在舒适区待久了,也需要喝点鸡汤,打点鸡血,不然,哪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斗志啊?
根据六妈的提示,在读书之前首先要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对自己有什么价值,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对此,我的安排是这样的:我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拿来为我所用,它对我的工作、生活等都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完这本书。
下面正式开始阅读,第一阶段:预览。
主要是对书的封面封底、目录、作者序言、索引等进行预览,了解本书的构成,洞悉作者的意图,确定本书的关键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封面上说的是,“在美国,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的装备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本书的地位,而封底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全球500强企业的推荐感言,因而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到底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在书的前言中,作者又详细描述了现代人面临的种种挑战,但作者同时也说世界是变化的,而原则是不变的,这七个习惯可以适用10年、20年,甚至50年,100年,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七个习惯的高度重视与认同。
第二阶段:扫读。
扫读也就是把这本书快速地翻阅一遍,从头到尾,在翻阅的过程中,要做好标记,特别是对于一些标题、粗体字、图片、表格、陌生词以及开头、结尾等,这些都是一本书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图片表格,因为直观形象,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看了这些形象化的东西,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意思了,因而没必要一字一句地去读了。
第三阶段:跳读。
跳读就是深入阅读书里的细节,在全书中显得比较重要的章节,可以细细地、深入地阅读,把书中最重要的20%的内容读懂,就可以获取到80%的信息,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第二三四部分就是全书中相对重要的部分,而这其中,就我个人而言,第二部分更为重要,因此,我可以在这部分稍作停留,深入阅读一下,看看习惯一二三对个人领域的成功起着怎样的作用,作为个人,从哪些方面努力能够更好地培养这些习惯。
当然,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可以循环的,如果一次不能看得明白,可以多看几次,在一个整体的阅读过程结束之后,最好在九个小时之内再把书读一遍,这样容易记得牢固。
在整个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这句话: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联想到自己的身边人,的确是这样的,很多人明明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可要么是懒得开始,要么是恐惧开始,于是日复一日,没有任何变化。记得自己之前,在别人问到类似你最近瘦了好多啊,怎么运动的之类的问题,我都会耐心告知自己做了什么,甚至手把手地教,可很多人都会回一句我可坚持不下来或者那多难啊我做不到,一段时间之后再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就不再作答了,因为我知道他的内心不想寻求改变,跟他说了也白搭;同样,也有的朋友,看到我的改变,问了原因,二话没说,自己也去运动了,几个月之后兴奋地告诉我自己的变化,其实这就是区别,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心,谁也无法开启你的心门,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还是喜欢待在舒适区里,那就不要抱怨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如果不能忍受自己的现状,那么就跳出舒适区,奔向学习区,用你坚定的内心和强大的意志改变这一切,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别人只能提供指导,真正需要去行动的,还是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