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4岁,是我独自带大,单身时的火爆脾气因带娃被磨的棱角全无,但也失控过,朝她发过脾气动过手,都是在她三岁时。
一次因为值班。
单位值班是24小时,女儿没处放,都是跟着我一起值班,吃饭叫外卖,睡觉在宿舍。小孩子活力四射,又很粘人,只要她醒着,我什么也干不了,一个班值下来,总是累的不想动弹。
有一次,需要值班当天赶工作,我就把她送到她小姑家。
到了门口,她怎么也不肯进去,抱着我的腿不让走,哭哭啼啼,怎么哄也没用,我又气又急,耐心耗尽,朝她脸上扇了一巴掌。
打完我就后悔了,可还是狠心把她往门里一推就走了。一路上,我都在哭,恨自己没用,即挣不了很多钱,也没法全心全意陪伴她。
晚上去接她,远远就看到她站在路灯下望着路口,一看到我就欢快的扑上来,紧紧抱着我的脖子,奶声奶气的说“妈妈,我好想你”。
回家路上我向她道歉“妈妈早上打你是不对的,对不起,宝宝。”她亲我一口,说“没关系,妈妈,我原谅你。我还是爱你的。”
那一刻我愧疚到泪奔,换作成人,挨了一巴掌,恐怕要记恨一辈子,都说母爱无私,孩子对妈妈的爱又何尝不是呢,无条件的依恋着、爱着,一句对不起就能换来孩子真心诚意的原谅。
一次因为工作。
那天幼儿园放学后,她到我单位玩,我办公桌前围前好几个同事,催要各项工作数据,我的情绪已经到了临界点,很是烦躁,偏偏她不停的扯我衣服,一遍遍大声喊“妈妈,妈妈……”
我一下失控了,朝她大吼“闭嘴!”她哇的大哭起来,有同事哄她,越哄她哭声越大,我把她从同事怀里狠狠拽出来,把办公室门反锁上,抄起扫把朝她屁股打下去,一边怒吼,哭哭哭,再哭一声你试试……
女儿惊恐的缩在墙角,哭着朝我喊:妈妈,你这样我好害怕,妈妈不打……”
这话始当头棒喝,我扔了扫把,趴在办公桌上失声痛哭——每次朝女儿发完脾气我就哭,哭自己无能。
这两件事我和女儿印象都很深刻。
只要被问到“妈妈打过你没有?”,她就要把这两件事拎出来讲一遍,我问她“那你恨妈妈吗?”“不恨!我只是会一直记住而已。”她回答的毫不犹豫,我听着无比心虚。
我揪心懊悔,又心存侥幸:哪有不打孩子的家长,直到我看到这个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
这本书获得德国最高文学奖、儿童绘本类金奖,绘画与文字都出自德国著名插画家尤塔·鲍尔,她还是201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她的画风轻松幽默,创意独特,又富于哲理,老少皆宜。
《发脾气大叫的妈妈》是本让妈妈们汗颜的书,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早上,企鹅妈妈发脾气,冲着企鹅宝宝大喊大叫,结果企鹅宝宝吓得全身都散开了飞跑了。
脑袋飞到了宇宙里。
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
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尾巴则谜失在大街上。
只剩下一双脚跑啊跑。
企鹅宝宝很想叫,但没有嘴。
它想找,可又没有眼睛,想飞,可没有翅膀,只好用剩下的一双腿跑啊跑,跑到了沙漠里,累的不得了。
这时候,妈妈开着大船来了。
她已经把企鹅宝宝丢掉的脑袋、肚子、翅膀、嘴巴、尾巴都找了回来,并把它们缝在一起.
最后找到了企鹅宝宝的脚,这下,妈妈把散开的企鹅宝宝全缝好了。
妈妈向宝宝说了对不起,然后就一起回家了。
故事讲完了,女儿竟然哭了:“企鹅宝宝全身都是缝起来的,会一直痛的,怎么办呀?”
有次送她到急诊,接诊医生正给一小孩缝合伤口,小孩哭的撕心裂肺,她吓得紧紧抱住我,全然不顾伤口血流不止,不停的重复:妈妈,我不要缝针,不要不要……
急诊经历在她心里刻上阴影,她还见过缝针后留下印痕的人,并得出结论:缝针很痛很痛,永远都痛。
我安慰她说:“不过,企鹅妈妈已经向宝宝说对不起了,宝宝也原谅妈妈了……“
“可是,企鹅宝宝的痛会一直都在啊,它是缝起来的啊,如果她妈妈又发脾气了怎么办?企鹅宝宝又会散开的……”
我哑然,想起自己的剖宫产缝针经历,时隔多年,伤口已经不痛了,但每每想起仍不寒而栗。
孩子也一样,会因为你是妈妈而无条件爱你,原谅你,但你发脾气时又丑又凶的样子会被孩子记在心底,那些恐惧、慌张、不知所措的印记不会因你一句“对不起”而抹去。
有句话说:幼年的伤,是内伤,用尽一生也不能愈合。
幼年时期的事情,有些很容易就忘了,比如,我们能记住的小学同学一定是屈指可数,但幼时受到一顿毒打、一次冤枉却如同烙铁一般牢牢的刻在心里。做为家长,最怕的就是给孩子造成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内伤。
合上绘本,我认真对女儿说:“宝贝,你说的没错,缝起来的小孩会很痛很痛。企鹅妈妈发脾气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但它一定会改正的,以后,你的妈妈也会控制好情绪,再也不对你大吼大叫。”
“妈妈以后都会对我轻轻说话?太好了!那我再也不对你又哭又闹,我们拉勾!”女儿高兴的伸出小拇指,我们母女间多了一个承诺。
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就像一面镜子,用孩子的视角映射出成人的武断,准确的说,这是一本供妈妈读的绘本,警示妈妈们,千万不要把孩子吓到“魂飞魄散”。
因为缝起来的小孩会很痛很痛。
或许,这种痛还会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