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同某国级大社**社某小编约饭,刚虚荣心爆仓想着把自家文章上了简书首页且被编辑推荐这事儿炫一炫。结果还没找到机会,某编已经得意洋洋的开说其新发现的某中文作文网站,俺赶紧在一旁量活说是写千字文那种像简书那样的么,顺便想着找个话缝儿将自家成绩表上一番,小编说非也非也。这个是向外国友人开放的,专给各国慕我天朝上邦之文化,涣涣大国之威仪,欲深入了解华夏五千年文明之灿烂,学习汉语的同学们刊登中文作文习作供国人修改之用。简言之,就是一群居住在地球上,学习汉语的歪果仁们写中文作文上呈中国老师(网友)批审的所在。
说的兴起,小编还特意掏出平板登陆网站向俺秀亮点,俺一见之下,通篇全是小编对各种外国友人不通之文的各种批审,虽说改病句这种低分题好像是小学语文卷上的试题,不过本着文字工作者要打好基本功神马的专业精神,在写文儿这事儿上一贯被领导批判复批判的俺倒也拿起平板,将每个病句都做了一遍。正所谓疑义相与析,当场论高低,个人就每个句子的语病、改法都与小编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交换了看法,发表了意见。通篇改完一看,噫,俺对每个句子的改法居然有75%都和小编同学是一样一样的啊。激动的俺当时简直饭也不吃(已经吃饱了好不),菜也不看(这对一个吃货来说多么难得),开始YY起各种不靠谱的美好诗篇。
比如说,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俺今后、将来、那天,有可能像小编一样,走上众小记们梦想已久的从良之路,在年老之际从良上岸,由每天风吹日晒的小记变成宅在屋里改病句的小编哩。这里要备注兼控诉*恶的行业制度,啊不,是行情。基本上记者这行就是个青春饭,你看每年传播系毕业生的数量就足以将全国各地(没错,是全国各地)的所有媒体岗位(没错,是所有岗位)通通塞满,那么问题来了,俺们肿么办?好吧,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实就是基本35岁以上的记者真的不多,比如大家看到的每年两会的记者众不都是青春面孔。
身为一名老人,基本上了年纪后(说的好想泪奔)唯二的两条道路就是或转行或从良,啊不,是当编辑去。当然实现这两者都不容易。比如和俺约饭这位小记当年也是京城某都市报的首席记者,前不久在其宅某角落见到那坨五颜六色的有机玻璃时诧问其将做何处理,小编说准备放家养小龟的龟缸里做压缸石用,兼给小龟们玩,话说那牌子上有块琉璃范儿彩色图标来的,汗个,窃想着您这个行为艺术整的比居里夫人的逼格还高嚯。
当然,说了一大篇,该小故事后面的大道理登场了吧。--俺是道道候场候的迫不及待的昏割线
可能那位说了,上面瞎白嚯了一大通,和题目有神马相干呢。看官,有的。话说感觉这个东西,真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话题。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比如说,现在个人平时在读书、读报、读各种东西的时候,那些病句、错字,总有一下子跳出来的感觉。就好像事先已经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标好了一样。那位说,有这么扯么?看官,俺也盼着开把天眼,至不济那怕蹦出来的是双色球号码就好哇(众:你该吃药了,来,你的脑残片)。可是这事儿正如俺之前常引用那句:乃知造化力,一日不虚度。写了小40万字的千字文之后,积了这么多点,最后就换了一个“改病句”的傻技能。
血槽、装备值、智力值,神马的,毛都木有提升呐。当然这也是有因就有果的事情么,功夫下在那件事上,就有相应的分值来回应。喏,你看,前两天不是又中了一个面膜的试用,泪奔中,怎么净是整来这等没用的东东?!得了,水凉了,俺得先把药吃了。--俺是吃药喝水的昏割线,吃药喝酒的那是基金。
那么说这个技能有啥可说的么,答,没啥可说的,或者说,都在药里了(众:这货病的不轻呵,人家原装正版是都在酒里了)。因为语感这个东西,就是不好用语言来表达的,正如世上本没有路,不讲文明的人多了,你看什么叫草坪,那个是防护拦、隔离栏,都生生被趟出一条路来。
同样的,如果你每天都写文,写上个千把字。什么是遣词造句,那个叫字斟句酌,通常是顾不上的,咳。不过你在不断组句造句的过程中,传说中的语感,就如整天灌水的绿萝一般,不自觉间便不断增长,越长越长了。
要整出这个东东无甚捷径可用,只能慢慢的玩儿养成。虽然不是非得从妹妹抓起,但下的时间、精力、功夫少了一样都不成。比如昨天有人发来一封简信说想转载俺的文来的,俺一看信中所提之文就呵呵了。为啥呢,说好的一看有人如此欣赏自家华范,还要转载,立时口吐白沬、狂喜不已,以为终于有知音见赏、明珠得投呢?真相只有一个,是酱紫的,话说此文去年年底12月时写的,那时写文刚刚一个多月,写出来的东东,自己看着都伤胃,要不是博客神马的没有签名功能,个人一定要备注上:请勿在进食、饮水中同用。此时居然被人提出,自己看着都脸红。脸红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么这位发信者随便找个篇文章题目在信里随口一说,或者就是,某猫遇某耗的一个不太美丽的误会造成的。
为着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之故,个人还特意点出信中所谈那篇文章来看,一看之下,真不想承认那篇文是俺写的哇,写的太烂了哇,简直和平常工作中所写那些东东有一拚啦。当然,不是俺工作不认真,而是俺的写作属性就不是写那种**日报社论范儿的正经东西的银,人家每天有多努力你造吗!?本着要随时随地随处挥洒正能量的原则,不能光讲负面的,如果勉强要找几个正面的东东来说说,那就是,现在日常稿子里错别字和病号的出现已经大幅削减,基本达到下限了。当然,这并不妨碍到领导各种角度、各种问题的对俺进行批评教育。
所以最后还是那句:写文尚未成功,同学还得努力。不能只改病句,提高文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