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居住南方的人来说,冬季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广东、海南,四季如夏,这是常态。久了便会厌倦,渴望能与冬天有场约会,约在冬季。
冬天的代表是雪,而雪的故乡在雪乡,东北哈尔滨的雪乡。在岁末旅游旺季来临之前前往是明智的选择,避开了拥堵,可以自由地看雪。
四点以后的雪乡,夜幕降临,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雪松,街道和旅人,让人更加感叹这“夜太美”。霓虹灯下,街巷摊贩的吆喝,以及红肠,冻梨,烤红薯,雪糕等等特色让整个冬天暖了起来。到半山腰处,俯视这冰天雪地,感慨这才是冬天。四下寂静时,忍不住要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慢慢的听雪落下的声音,感受着冻结了的世界,以及冻结了的时间。
雪乡之外的冬天是别样的味道,是野味儿的冬天,林海雪原,雾松晶莹剔透,长白山下,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最有冬天味道的,是在田间地头,没有商业气息,没有人山人海,更加返璞归真,是人与大自然零度接触。如果不是鹅毛大雪,能偶尔看到在雪地里,有农民在地里干活,用马车在拉玉米秆或秸秆。漫天大雪,就这么不厌其烦地下着,田地里的老农,任漫天雪飞舞,我自安然劳作。生命就是如此,雪一直下,他一直劳作,不离不弃。千里冰封,把他们的一生一世都封在了这里,没有外面的花花世界,更专注于自己的那亩田地,日出而出,日落而归。
约在冬季,一群人长途跋涉,会看见大家不一样的冬天,有一路叨叨的导游,一如既往地引导大家多消费;也有六十多岁的老姐妹俩,相互搀扶前进;也有一位爸爸带着儿子和自己的爸爸,一边要照顾儿子,一边要照顾把自己上了岁数的爸爸;有五位某直辖市的大姐,一嘴的矫情,一面会同情雪地拉车的怀孕母马,一面又不愿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换座儿,等等各色游客,人性百态,几天时间尽收眼底。
从面貌来看,大多数人都是在知天命的年纪,如果把人的一生用四季来描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十岁也算是渐进人生的冬季了。在冬天的年纪前往冬天旅游,应该别有一番滋味。用车上最年长的七十五岁的长着的话来说“一辈子吧,能赶上是最大的幸运"。是的,人一辈子总要有些追赶的东西,增加生命的深度,赶上了是幸运,赶不上那也就是命了,不用后悔,看淡就好。人生不会都是艳阳天,不应该静如湖面,应该也有春夏秋冬,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看多了四季交替,也就更能理解人生的起起落落,生老病死。都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但若出走半生,追赶自我,体味四季交替、人生冷暖的真谛,归来仍能是少年。
夜幕降临,导游继续说着,那五位大姐继续吃着零食,车继续向前开着,驶向冬夜。。。雪还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