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七月与安生》:一场安分与叛离的互相吸引,互相追逐。
《七月与安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观看的一部电影,剧情不失所望,看得我热血冰凉。
都说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大概喜欢了某个人,便也喜欢了她身上所带有某种风格和特有属性,骨子里的贴近,灵魂上的共鸣。
安妮宝贝,那个属于躁动青春的疼痛记忆。
和很多人一样,初识安妮宝贝,被她的文字所吸引而废寝忘食,然后某一时刻徒然心生惧意,自此再也不曾接触。
她笔下的很多少女都喜欢穿着棉布裙子,安静而美好,却也稚嫩而激烈。
就如同《七月与安生》里面的安生一样,肆意的,张狂的,不羁的,疯狂的,诱人的。
像是开在奈何桥上的曼莎朱华,婀娜的身姿,摇摆的风情,张扬的引诱。
是抵不住的黑洞,挡不住的沉坠。是清醒的认识到可怕,还会身不由己的一头扎入,醉不自醒。
那是意识在渴望安定,灵魂却在追逐自由。
人的本性生来自由,只是后天人为教养的拘束,才会渐渐磨了棱角,锁了天性,圆滑了来路,安稳了余生。
这,无可厚非。
因为,除了天性之外,人的本能还是趋利避害,趋稳向暖。
所以,最开始安静乖巧,按部就班,安稳度日的林七月,到最后洗尽铅华,沉静如水,融入平凡的李安生。
02
电影一开始,两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在树林里奔跑和追逐,斑驳的阳光明明看起来是那样的温暖,却被密集的树林不断分割和遮挡,暗影丛生,冷气四溢,生生透漏出一股悲凉来。
两个女孩一静一动,一隐忍一放肆,就像花开两面,一阳一暗,各自生长又相互依存。
她们是如此的相似,一个表现于外,一个隐藏于内。
单亲又无人管教的安生是不安于室的飞鹰,就如初生的牛犊,凭着动物的本能横冲直撞,飞扬跋扈,外表放肆而混乱,内里却纯真又无害。
爱每一个予她温暖的人,都竭尽所能,付出所有来真心报答,无论是身体时间还是陪伴。
所以,先是为她连唱五首歌的驻吧歌手,再是带她四处游荡的自由摄影师,给她房子和票子的已婚男士。
她的爱没有着落,只能倾泻在这些对她好过的人身上,她从他们身上汲取爱和认同,被需要和安定,最后终于学会爱自己,回归平凡。
所以,她最初说出口的是游走四方,四海为家,其实最向往的却是那人那屋那家,安稳度日。
从小父母双全,温馨舒适环境下长大的七月,就像曾经在家长和老师大人面前扮演乖乖女的你我,学习认真,礼貌乖巧,听话懂事,晓的分寸,记得界限。
永远活在框架之内,不敢泄漏丝毫,就连逃离,都要策划一场不得不走的合理理由。
那是带上的一张叫'安分'的面具,面具下是被困守的不羁灵魂,隐隐待发,反而本性最不安定,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何时会爆发。
因此,生活中一旦有了打破此生安稳线路的重锤,在拥有'人生赢家'的一切后,也可以决绝冷静到瞬间抛弃一切,孤身一人踏上未知的旅途,真正从身到心浪迹天涯,不受束缚。
于是,她们的友情与其说是被选择,不如说是互相吸引。
对立的两面,各自内隐性格的映射,最终成全彼此,也互换彼此。
03
关于她们的青春,爱情好似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那个叫"苏家明"的男孩儿只是她们两人叛离对方,正视内心,反抗既定命运,寻找自我的转折契机 两个人同时爱上一个人,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她们本就互为一体两面。
而苏家明同时爱上两个女孩儿,也不奇怪,只不过是红玫瑰和白玫瑰两者兼得的个人倾向,估计每个男人都有的爱情幻想。
好好学生的林七月图书馆室内的轻吻表白,肆意飞扬的李安生校门口的围住堵截。
一个是纯真自然,清新美好的代名词; 一个是放纵不羁,活力四射的神秘情人。
一个代表着生活,一个代表着追求。
所以,苏家明才会在两人之间徘徊不定,犹疑不决。
在与七月相同步数,相似经历,水到渠成快要结婚的中途,突然决定远走异地,离开束缚,寻找梦想。
却又在真实生活和不切实际的抉择上,趋于现实。
就像他再怎么迷恋不羁的安生,还是最终选择了可以同他生活到老的七月。
人在天性与理智上的对决已一种及其贴实的手法表现无遗,看起来步步紧逼,无从选择,其实都是人的内心做出最真实的回答。
安生活成了七月,七月活成了幻想。
苏家明谁都爱,却谁都不爱,他只爱了他自己。
影片最大的感受:不是命运的捉弄和人性的抉择,是无论我们如何折腾,最终都还是要回归现实,回归生活。
所以,最后的最后,安生成为最想象不到的妻子和妈妈,沉默少语,娴静温和。
而七月冲出了樊笼,流浪四方的梦还没有走完,却因意外永远活在了27岁。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七月和安生。 因为,她们即是我们。
既要活出自我,又要活出真我,只愿每一个向好而生的姑娘都有一个精彩的未来和安稳的余生。
趁着年轻,趁着梦想还未老去,实现价值,丰富自我,等到回归,做回心底坦然,内心知足的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