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市场真相》。
上回分享提到,如果按销量高、口碑好的标准选择投资标的,只能成为“反向标杆”,那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呢?
01 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学会寻找好标的前,先聊一聊风险是有必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风险是投资永远绕不开的话题。风险是投资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作者提到,很多损失,并非来源于风险的忽视,而是错误的评估。用错的评估指标,就像驾驶了一辆仪表故障的汽车,出事的概率远高于开一辆没有仪表的车。
历史上最大的教训,莫过于次贷危机,劣质的CDS产品,包装为AAA评级售卖,最终酿成金融危机。
所以如何度量与控制风险度量,应该作为所有投资者着重关注的问题。
02 不可见的风险
通常,我们会看基金历史走势来判断风险。作者提出,这是有问题的,并给出了一个实际期权策略交易的例子,感兴趣可以看下面一段儿,因为涉及期权知识,不理解也没关系,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当一种交易策略遇到黑天鹅的时候,过往的历史业绩就毫无意义了,很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之前的指标彻底失灵,遭受不可预期的巨大亏损。
问题的症结在于,只有当历史回报能够有代表性地反映未来回报的时候,波动性估计未来下行风险才是可行的。
策略概括如下:
股指1000点交易时,基金会卖出一个1100点行权价买入指数的买入期权,和一个900点的卖出期权。大部分情况下指数在900~1100点间游走,最终基金获取期权权利金获利。
但症结在于,一旦市场出现剧变,即超出900~1100的预设区间,价格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核心原因在于,期权相较于标的价格,存在一个delta,可以认为有杠杆关系,所以标的价格的轻微波动都会导致期权价格的剧变,导致风险敞口放大,导致出现下图情况。
人们总是倾向于线性地看待问题,存在历史决定论的视角,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以及黑天鹅的存在。因此,为规避这些风险,需要我们在风险度量时,考虑对应的隐含风险,从而避免被精确错误的指标误导。文中,作者盘点了隐含风险的类型:
1. 做空波动性风险
即上文案例所示,策略在市场平稳时盈利,但在大幅波动的市场中,风险剧增。比如:金融危机和市价大跌,就是这种例子。
2. 市场风险
这里主要是指,如果我们看到数据,都是一支基金在牛市中的表现,而没看到他的熊市表现,那很有可能只是水涨船高,如果市场转头向下,就会出现巨大的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如果基金存在大量低流动性资产,当面对大面积投资者赎回时,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因为此时可能意味着要以巨大的折扣出售资产来应对赎回。
更可怕的是,流动性风险通常发生在市场最差的时候,因为此时基金业绩往往无法满足投资预期,投资者信心殆尽,会产生恐慌性出逃,也就变相加剧了这类风险。
4. 杠杆风险
对冲基金中,有些策略会需要高杠杆来实施。这里涉及对冲基金,先不展开,以后有机会详细介绍。这些策略,在面对大幅变现时,会导致策略中几种金融工具的价差超出正常范围,从而被杠杆放大风险。
可能听到杠杆,大家都会觉得风险巨大,导致中概大跌的Bill Huang,便常年保持3-4倍杠杆,最终爆仓。实际上,过量或不当使用杠杆确实会使基金遭受巨大损失,但杠杆又是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工具。比如:琼斯模型对冲基金。后续分享会再聊。
5. 信贷风险
很多对冲基金会采用低利率借入资本投入到高回报工具(如:垃圾债)的策略。比如:4%利率借入资本,投入8%的垃圾债交易,就得到了4%的回报,通过杠杆还能成倍放大,借越多,赚越多。但大家应该也意识到了,如果信贷价差暴增,会导致高回报工具的价格暴跌,收益为负,那越多的借贷成本和杠杆就将成为灾难。
上述隐含风险,可能平时我们未必会接触到,对冲基金大家接触也很少,但通过这些例子,希望大家在评估风险时,可以总是带上另一个视角观察。
一个实操的应用:选择基金时,最好看一看基金运作时长,看基金是否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如果只是跟着单边行情的上涨,那就要关注隐含风险了。
03 波动就是风险吗?
那我们怎么度量风险呢?
通常大家直观上,会用收益的标准差,也就是收益的波动剧烈程度来理解风险,比如:下图蓝色曲线感知上会比其他的风险更大。这也使波动性成为了风险的代名词。
但波动性只是风险计量第一部分,甚至,波动性既不是高风险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可能高风险问题并未爆发,波动性也无法体现;不是充分条件,因为高波动只能说明过去盈利波动大,但下行风险可能已经在波动中消除。
那只看波动,便无异于驾驶一辆仪表故障在汽车了。
呼应标题,“模糊正确 > 精确错误”,模糊正确会让人带着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问题,而后者则会麻痹大脑,错而不自知。
了解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风险,也知道了不能只通过看波动评估风险。回到具体投资中,我们又该注意什么?怎么选到低风险基金?又有哪些指标是切实有用的呢?
我们下期分享。
往期回顾:
《市场真相》01 | 这样投资,可能会赔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