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by Neil Browne & Stuart Keeley,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第一章
这是一本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实用类书籍。
如何问问题,问什么问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看问题的能力,思维的能力。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言论持续地提问题,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引发被提问者的抵触情绪,从而使他提早结束谈话。其后果,不仅让提问者无法获得他想要知道的答案,还可能得罪他人,使得彼此之间产生芥蒂。
所以,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只有思想的锋芒,它还需要被包装在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立场之下。
什么是正确的态度呢?谦恭有礼,而不是咄咄逼人。
什么是正确的立场呢?学习,求真,而不是为质疑而质疑,为辩驳而辩驳,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了正确的态度和立场,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才可能正常的推进。
所谓批判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不盲从,不盲信,根据事实,逻辑进行合理论证,从而得出独立判断的过程。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指对于他人的言论(包括专家),更包括对于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一步一步的符合逻辑的拷问过程。这个过程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可供遵循(即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会对主题,论据(可靠性),表达,假设,论证的过程,结论,等等一系列的环节进行拷问,从而最终帮助自己获得一个理性的独立的判断。
但是,很显然,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训练才会具备的能力。因为,一般状态下,思维的习惯,惯性,惰性,都会阻碍人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从而丧去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那么,有哪些思维的陷阱会限制批判性思维呢?接下来一起看看作者在第二章如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