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功利性有错吗?当然没错,人总要生存。人的一生不只是生存,还有诗和远方,在我看来,诗与人相当于美食,只有吃饱了后,才会想到要吃好,吃的精美,而远方与人当比作蔬果,各种纤维,维生素帮助人去消化。我们日常中一直有个误解,读书就是上学,一旦离开学校,很多人就不会读书了,而读书是人进步的的重要源泉,自小学识字后,读书一直会伴随着人的一生。特别是信息时代,数字化阅读便利性,让这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比如玩微信,其实也是一种读书,但你会发现,一直爱玩微信的人,并不能帮你改善生活,这又是为什么?你也会发现,身边有些人坚持读书,或是还有混际于各种MBA,EMBA,可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变,这又是为什么?最近读到一本老书,让我脑洞大开。
首先从人的大脑来看,大脑其实像CPU,还不是像硬盘,CPU主运算在人类就是主思考, 而硬盘主存储在人是记忆。这就告诉我们读再多不去思考,你不可能存储下任何东西。 而阅读也是讲方法的。我们先从阅读分类来一步步去探索,将阅读分成四类,主食,美食,蔬果,甜食。人要生存需要主食,这样看来主食应是指那些为职业 ,生活,心理等方面可以提供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书;满足了基本生存,人自然就会追求更精致的食物,因此美食阅读能满足思想上的需求; 蔬菜和水果能提供纤维和维生素,能帮帮助人去理解和消化;而甜食并不是为吃饱,也不是为了营养,也不是为思想需求,充其量不过是提供消遣罢了。我们都在读什么书。
数字化让阅读变得易得,可人性正好相反,越是廉价,起不被重视,这也不是网络的错,是人性的问题。人的时间有限,对想阅读或喜欢阅读的人,提高阅读效率是个关键的问题,对不同类别的书,有层次的阅读,分清主次。也可以做主题阅读,或熟读精思,或是不求甚解,毕竟人的大脑容量有限,构建知识体系就显得有必要,这就是索引,比如你对金融书籍感兴趣,可以以些为基础,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从一开始只关心自己,到最后能欣赏宇宙智慧之美。
最后,人是要追求终身学习,还是终身阅读,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