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乐在精神的陶冶,乐在人性的回归。要说山水之乐,博爱县可是个好地方,这里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誉,要山有山,要水得水。其山水之精华,要数被誉为"北方山峡"的青天河了。
周末休息,也恰逢青天河景区免票活动,于是扶老携妻,从钢筋水泥土中走出,走进大山,走向让人情迷的山水之间,寻求一份自然的空灵。
汽车一路向北,约摸20分钟左右便进入太行山。汽车盘旋在山路上,好似飘浮在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着波浪上下沉浮,汽车蜿蜒前行。车外,阳光吝啬,天空一片灰朦朦。预报是多云,少阳光的旅行是否让人失望呢?时值初冬,山坡上红叶已凋零残败,天地一派苍凉景象。但出游人的心情火热,父亲大谈青天河的建造史,媳妇则谈论青天河的今非昔比,不觉间,车已到站。
车停好,来到景区入口,一盘石磨吸引我们的眼光。媳妇顺势推一把,还好,能推动!这盘石磨已有些年代了,可以想像当年山里人的艰难岁月。如今,物是人非,这些老物件都成了稀罕物了。
进入景区大门没多远,来到一处半敞开放的院落。这里有一些老房子,经过整修,重建,显得年轻许多。东边是一座二层小楼,是青天河精神纪念馆。里边陈设着当年修建水库时的一些老物件和照片。在这里,作为当年的建设者,父亲饶有兴趣地给我们一一介绍,那些陈年旧事,他是如数家珍,兴奋地像一个孩童。
院落东南角是新建现代化餐厅,北边是一溜商铺,西边是青天河宾馆,在宾馆前靠南位置,则是东汉古槐。只见该树像一个 风烛残年的老者,拄着拐杖,佝偻着腰,干瘪的手臂无力地耷拉着。然而,他却提着两个灯笼,面色慈祥地迎接八方来客。据说,当年曹操曾在这里拴马休息过!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仔细端详这棵古树,好像每一片龟裂的树皮里都有一段历史,每一段苍老的枝条里都住着一段悲怆的过去。面对此时此景,怎不让人心生感慨,不让人产生崇敬之情呢?
景区的道路很平整,只是弯弯绕。转弯处,一柿子树从斜坡处伸展开来,黝黑的躯干尽显苍桑,枝桠腾挪跌宕,伸向道路一侧,而且还纷纷提着红红的"小灯笼",着实让人望柿兴叹,只可远观而不可解谗!
道路左边,有一双层八角翘檐亭,小亭古朴雅致,座落在青天河大坝东岸高凸位置,这里可观大坝全貌。亭中有一石碑,碑上刻有"青天河风景名胜区"几个大字,也不知是哪位名人手书,想着应是为纪念青天河成为风景区而设的吧!
来到大坝,就有一种熟悉和亲切的味道。上高中时曾和同学们一块登坝游玩,当年大家在一起的欢乐情景仍清晰如昨,让人 忍俊不禁。漫步坝上,吹着峡谷略带潮气的凉风,抚摸着大坝上的石栏,向南眺望,令人心旷神怡!只见峡谷空旷,山峦叠嶂,"亚洲第一单孔桥"像卧龙一样横跨两山,数十年如一日静默地守候在大山深处,与大坝遥相呼应。是相守当初的盟誓,还是心灵的默契,作为当年让人惊叹的两座丰碑,永远值得博爱人民为之骄傲。往北看,则是美丽的大泉湖。冬日的大泉湖肃穆,安然了许多,她就像大山的女儿,温顺、宁静、清丽、可人。此时,一艘游船正驶离码头,向着大泉湖的深处行进。这让我不禁想起作家刘征在《过万重山漫想中》的句子: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这里虽不及长江天险,波涛迅猛的壮怀激烈,却有高峡出平湖的鬼斧神工,一泓碧水绕山柔的绝色秀美。缩小版的"山峡风光"给无缘亲临长江三峡的北方人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真切体验。
不敢奢望旅游,总感觉那是有钱人的一种消遣。我喜欢旅行,即所谓的穷游,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许是想用身体的疲惫去体验跋涉的艰幸,让自己的经历变得耐人回味。于是,我和媳妇决定步行湖边栈道深入景区,去感受旅行中的"痛并快乐着"。父母则自行在大坝周围转转,自得其乐。
沿着大泉湖西边的栈道,我们一路前行。栈道随山势曲曲折折,看着好像离得很近的地方,其实几个大迂回过来,还得望远兴叹。不过,栈道即在大泉湖上,能近距离与水亲近,好像看演唱会坐在了头排一样让人兴奋不已!远望,茫茫碧水波光粼粼,湖水中就像泛起了大大小小的鱼群。湖水澄澈如镜,幽深莫测,她依偎在大山的怀抱中,尽显妩媚妖娆。不时有游船驶过,游船像把利剑劈开湖面,湖水立即从船的两边分开,荡起的波浪传递到栈道下边发出哗哗的响声,涌起的波浪在遇到岩石的阻挡后一下子温顺了许多,一会又恢复了平静与柔和。栈道左边则是嶙峋的岩石,仍依稀看见当年工人修筑栈道时留下的痕迹。凸兀的岩石上方是细密杂乱的黄栌枝条,树叶已凋零殆尽,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清早起来忘记了梳头一样,没有了夏日的清秀怡人,只剩下满眼的苍桑与凄凉。
然而,在一处斜坡上,杂石衰草之间,一簇簇黄色的野菊花在灰白色的冬日里格外醒目。她们或三五成群,或连成一片,虽然纤弱,却韧性十足,在经霜的严寒里,成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看,猴子!",顺着媳妇的指向,我看见三五只太行猕猴。一只大的在栈道上,两只小的在土坡上,还有一只在栏杆上,几双眼睛警觉地看着我们,谁让我们侵入人家的领地呢?"不怕,我们只管走,别挑逗它们就行!"我壮着胆安慰媳妇,媳妇挨紧我,想快步走过。只见那只栈道上的猴子猛地窜到我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我提的袋子,吓得媳妇捂着头哇哇大叫,往后直退。我赶紧把袋子丟掉,猴子则打开袋子,拿出酸奶像模像样地喝起来。原来他们是打劫的,只劫吃的!我们相视一笑,唉!可惜我们只拿两瓶水和两包酸奶,打劫像我们这样地穷教书匠,你们也太没眼光了。
逃离打劫者,我们继续前行。栈道上游人不多,偶尔也听到几声游人的喊山回音游荡在山谷,更显得峡谷幽静。这里空气清新、湿润,环境怡人,真乃修身养性之绝佳胜地,难怪古之贤者归隐都选有山有水地方,这让我有点羨慕他们了。正想着,前边传来马达声,只见高峡平湖之上,一艘二层游船迎面驶来。此时此景,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虽然此景没有风正一帆悬的远古味道,然而,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情境却真实的再现,青山,碧水,游艇也别有诗情画意。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弃栈道,步入峡谷之中的浅水河畔。这里没有了高峡平湖的壮美,却有了溪水潺潺,鸟鸣山幽的田园风光。只见对面半山腰一瀑飞流直下,溪水跌落在岩石上飞溅的水花形成千万条银色的丝带飘落下来,疏密相间,散落一地,没入溪面不见了踪影。山水之景,怎能少了瀑布这一角色?尽管有人工之嫌疑,却也是巧夺天工,恰到好处。也许是大自然的遗忘,让智慧的景区建设者们发现了这一缺憾,人工补缺,是自然与智慧的融合。弥补缺憾,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虽然世上没有完美,但尽善尽美体现一种精神的追求,社会的发展太需要这种求精神的追求了。
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人工修筑的整齐石板小路不见了,继之以凹凸不平的青石小路。看旁边牌子介绍,这就是丹道,古时官道,属太行八陉其中一支。据说曹操当年征讨高干途经于此,写下著名诗篇《苦寒行》: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行走在古丹道上,吟诵着曹操的《苦寒行》,好像自己又穿越到那三国行军打仗的年代。不敢想像,这样的羊肠坂,曹操的千军万马是如何行进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战胜自然的毅力。
最后到达一个景点是天然大佛。当年孙猴子遇九九八十一难才见到佛祖取得真经,今天,我们徒步10多公里来见大佛,也算虔诚了。眼前的大佛巍然高耸,端坐于前,静默无语,肃然安祥。我仰望大佛,心里不由默念阿弥托佛,我虽不是佛教信徒,但每当身处佛家境地,总感觉内心空灵很多,也许是入乡随俗,或许是对佛文化的一种尊重。作为凡夫俗子,在此空寂之地,品匝佛文化中的"苦难是一种修行"。想像人世之苦,不是罪过,而是一种潜在的修炼。人生之苦是客观,以苦为乐则是一种主观,一种高境界。面对苦难,需要改变的不是外界客观的事物,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与思路。思路变了,"这个世界只有痛苦的人,没有痛苦的事"就不难理解了。
归去,我们依然虔诚。徒步行走虽然疲倦,但要比古人,我们要方便许多,毕竟人工修筑的栈道要比古代羊肠板平坦得多。行走在幽静的峡谷中,人的自然属性就显现出来,大自然会洗涤人的心灵:成年人会因此失去矜持手舞足蹈;孩童更是率真天性,嚷着坐竹筏,下水捕鱼虾。归途中,曾听到有人放声高歌,博得同行人群里阵阵掌声和吆喝声。我也忍不住高吼几声,余声寥寥,久久回荡在山谷……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以想像陶渊明当年采菊东蓠下的那份惬意。世事流转,时代变迁,但人们向往自然,宁静的天性不变。红尘滚滚,名利过往,真的应该多走进大自然,适时洗一下灵魂的污垢,活出真我,让自己活得更坦然、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