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非常大,社会竞争之激烈,物价的飞速上涨导致有些家长还要同时做两份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又遇到孩子的“不听话”,恰巧这时自己的心气儿又不怎么顺当的时候,“别激我火儿”、“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很多孩子也表示,家长的唠叨,情绪的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早已经成了他们回家后迈不过去的“坎儿”。真是躲也躲不开,甩也甩不掉。
在接孩子下学等候的时候,和女儿的同学家长沟通中才知道,他们绝大多数“情难控制”的初衷真是为了孩子好。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啊?!但他们也承认,刚刚开始还是平等对待,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数落孩子”了。
班上有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男生,他的母亲张女士是市级大型医院的主治医生。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儿子成绩不好,张女士生性又好强。孩子一考不好,张女士就会帮他找原因。用她自己的话讲,孩子就是“心浮气躁坐不住,太懒惰又不用功”。
每当考试结束,拿回成绩单的时候,张女士总要给儿子“来一堂思想政治课”。“开始时还好,妈妈心平气和,说着说着就数落上我了。她越是数落我,我就越不甘心。头一开始妈妈说我我还心里挺愧疚的,但是妈妈她自己,从来没有和我平心静气地分析过错误的根源。”张女士的儿子说。
“时间长了我就发现,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就对我的错误睁一眼、闭一眼。情绪不好时,就把火气撒在我身上。而且,她和爸爸吵架后,最倒霉的就是我了。”孩子无奈地说到。
在轻松的环境下和孩子聊起这些,孩子情绪相对平稳,比较容易说出真心话。说完,孩子就掏出了手机,玩儿起了游戏。孩子就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又找回了快乐。
和张女士的儿子有同样遭遇的另外一个孩子小鹏,就向我女儿吐槽过妈妈的“罪行”,妈妈每天不唠叨几句就不算过一天。她每天的嘚啵嘚啵都成了我回家的一道“坎儿”了。现在,一想起回家我就心烦。宁愿在学校多上几节课。
白天没有多喝水,妈妈也要说几句。进家门没有洗手,妈妈同样要说上五分钟。可究竟是妈妈,是长辈啊!也不能顶撞妈妈。时间一长,我就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把我说急了,我也会还几句的,结果就是更严重的狂轰滥炸。唉~~~
后来,我和小鹏的妈妈聊天时,提起双方的孩子,我夸奖小鹏聪明有爱心,懂礼貌又会为他人着想。可小鹏妈一提起孩子就眉头紧缩,继而说起小鹏的种种缺点。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他就是没改性、没记性”。
我听后默然不语。但我真想对张女士和小鹏妈说,你们情绪激动地数落孩子,朝孩子不厌其烦地嘚啵嘚啵,孩子能记住了么?孩子理解你坏情绪背后的用心良苦么?你的教育有效果么?我看未必吧。
有时候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太执着”于事件其中。你过于执着的时候,自己势必无法从事件当中抽离出来,就很容易被自己的坏情绪所控制。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心魔”吧。
其实情绪人人都有,毕竟大家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而不是被设定好情绪菜单的机器人。可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坏情绪不仅影响孩子以后性格的形成,而且还会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甚至于对以后的恋爱婚姻、两性关系也是一种威胁。
妈妈们带着坏情绪来教育孩子,这种劣性会言传身教给孩子的,换句话说,是会传染给孩子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看到的统统是充满负能量的“无休止的唠叨、没完没了的数落”。他们哪还会有心思去反思自己的挨批评的原因呢?而这些,只会加速孩子的逆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我们为人父母总爱说教育孩子,其实在我看来,不如改成“引导”孩子。引导这个词有“帮助”、“扶持”的意味。是友好和相对平等的含义。用时下的流行词语来形容,就是“正能量”味儿十足的。而帮助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不正是我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