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斯巴德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前主要担任美国内华达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我们介绍了货币如何一步步进化,通货膨胀又是如何产生的。
全书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由社会中的货币,从交换的价值,以物易物,间接交换货币的好处等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货币的由来。本章节结尾介绍的货币仓库引出了第二部分通货膨胀的内容。作者直截了当的说出垄断的货币发行是造成通胀的根源,如何防止通货膨胀掠夺我们的资源呢?读完此书答案自然就明了。
我们常常听说央行放水,钱不值钱了,为什么央行放水,钱就不值钱了呢?央行又为什么要放水呢?
我们对于钱的关注主要在账户余额的多少上,而对于金钱的实际属性却不太上心。我们很容易把钱抽象成数字,而忽略了钱究竟是什么。
钱的本质也是商品,实际上,我们努力工作,出售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买钱。同时,我们卖出自己的钱去换取需要的物品和服务。钱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是我们主要用它作为交换媒介。
我们一直用多少钱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钱,那钱本身的价格又怎么衡量呢?我今天的100块钱和明年的100块钱有什么区别呢。
打个比方,20年钱猪肉3块钱一斤,现在的猪肉15块钱一斤,那当时的100块钱和现在的100块必然不一样了。可以说,20年前金钱的价格是现在金钱价格的5倍。金钱的价格等于一单位金钱的“购买力”。就是说,我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这些钱能买到多少东西才是要关心。毕竟,一美元就能兑两万多的越南盾啊。
钱是商品,就逃不开供求关系的限制。我们都知道,某样商品,需求不变时,供给越多,价钱越低。在国内商品总值没有巨大变化时,即钱的需求没有增加,央行放水就是增加金钱供给,必然导致每单位金钱购买力的下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钱不值钱了。
既然央行放水会导致钱不值钱,那么央行又为什么要放水呢?那我们想想放水会让我们的原有的钱变得不值钱,谁会是受益者呢?
设想一下,在某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只有500个人,他们用某种很稀有贝壳作为货币,一直以来岛上这种贝壳的总量都是固定的,贝壳的购买力就是岛上所有商品总产值除以贝壳的总数量。
突然有天,小A额外捡到了一批稀有贝壳,他用这些新发现的贝壳去买东西,这就相当于获得一笔额外之财。因为此时岛上居民都不知道这贝壳是多出来,贝壳的价格就还没有重新计算。当大家渐渐发现贝壳总量变多时,贝壳的购买力就下降了。注意到的是,在贝壳的使用中是不区分原来的和后来发现的。所以,即使小F从始至终没有接触过新增的贝壳,他原来存有的贝壳也变便宜了。
这也就是说,在增加货币发行量时,越早接触到新钱的人,损失的越少,最晚接触新钱的人则是损失最多的,他们是货币贬值最后的承担者。这也是奥派经济学家极力反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因为通货膨胀并未增加社会的总财富,只是以晚获得新钱人的利益去补偿早获得新钱者的利益。那如何消除通胀呢?只有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将供求关系交给市场来决定,而非由政府垄断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