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群陌生人迅速团结在一起?答曰:家访。
一个百人微信群,不用发红包大家就踊跃发言,这是什么群?答曰:家访群。
什么是家访呢?度娘说,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而我们今天说的家访却不是老师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为了核实小学入学资格的一种方法。我不确定这是不是青岛的独创,每年一到六月份,家访的消息就会铺天盖地。因为和自家没有关系,就也没有留意,今年确是亲身经历了,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呢!
在青岛,买了学区房,落了户口,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直接升入这所小学了,还有一关必须要过,那就是家访。学校需要确定你是不是在学区房实际居住,否则就会劝去常住房上学。学区房绝大部分都是几平米到几十平米的老房子,厕所以及厨房大多都是公用或者房屋主人壮着胆子自己偷偷搭的违章建筑,所以真正居住的人很少,大部分就是为了落户口,正因为这样,学校才会加大家访的频率以及质量。
在六月份之前,通过微信群我们了解到很多家访的消息,越发叫人战战兢兢。比如:微信群里有的家长为了保证孩子今年顺利上学,从去年就潜伏进家访群里了。她说,老师家访的时间很不确定,下午五点到第二天的清晨七点,随时上门家访,去年有的老师晚上十点半来家访,孩子都睡了,又被叫起来各种询问。另一个家长说,这还算正常的呢,前年有一户学生家是凌晨三点半被敲门家访的,群里众人听到这里 ,纷纷下巴落地。还有的说,一户人家被家访三到四次才会过关发放入学通知书,这时就有人马上回答,不一定啊,我同事的孩子去年上学就被家访了八次!隔着屏幕,我俨然听到了牙齿咬碎的声音。 那么家访什么内容呢?群里的大拿家长,这时就开始普及细节了,首先老师要看装饰,例如墙上有没有孩子的作品?有没有孩子照片?有没有孩子的学习桌啊?有没有玩具啊书籍啊?卫生间有没有孩子的洗漱用品啊?等等,这些只是初级,老师进门后 会迅速隔离孩子与家长,并对孩子提问,比如:你的邻居都有谁啊,最喜欢在附近哪里玩啊,住在这里多久啊一类的。群里众人听到这里,意见马上两极化,一群说:不能为了上学,教孩子说谎啊,另一群说:那咋办?还真在这里住啊,学区房白买了?正在争执不下时,群里大拿说了,这都不叫事,最狠的是老师不问孩子不问家长,问邻居,问你的孩子叫什么,谁带孩子等等,话说到这里,群里沉默了…相信,此时会有一群愤青家长开始问候老师的祖辈了,也会有另一群家长,开始默默收拾行李,心里发狠劝自己索性住过去吧,不就是一个月吗!
到了六月中旬,我们预估的家访日子终于快到了,平时冷清的学区房里,开始人流攒动,只要看到拿着行李领着年龄相仿孩子的,我们就会相视一笑,马上就说出相同的话:来等家访啊?然后家长开始沟通小道消息,孩子们马上就玩到了一起,大街上一派热闹喜庆,让人都忘记了我们为什么来了,还以为是聚会呢!
家访老师还真的来了,老师敲门时,我的心缩成一团了,门一开,两个年轻时尚的女孩笑容满面。传说中的家访愉快的结束了,没有隔离询问,也没有邻居,只是简单登记了一下基本信息。微信群里炸锅了,纷纷表示中头彩了,家访竟然这么简单?老师怎么还会笑呢?…正在众人兴奋时,群里的大拿发话了,兴奋啥啊 还有二次家访呢!
在等待第二次突击家访的时间段里,群里忽然涌现出了不少作家。在几平米的,没有人任何现代电器的房子里,大家的文人之心开始蠢蠢欲动,有人表示,要写一篇小说叫:家访,不得不说的故事。有人说,他写了一首诗,诗文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住在你旁边,你却不来家访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住在你旁边
你不来家访,而是等了又等,却连电话都沒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等你
而是等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等你
而是近在咫尺 ,却不能见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近在咫尺
却不能够见到你
而是明知道不便居住,却还要强呆在这里
这遥远的距离,是学校与家的距离
一个责任重大一个责任重要这遥远的距离
是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一个走的辛苦一个等的辛苦
家访的故事仍在继续,我们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