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时候,大学的迎新会,有人对我说,你看着好成熟。彼时,我的确以为自己很成熟,上过山,趟过河,砍过柴,挑过粪,识过社会险恶,领教人心叵测,相比城市里温室的那些花,我是自卑冷漠的。
年少就是奇怪,总有愁绪,剪不断理还乱。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都能牵动情怀,半阙旧词,一首老歌,都是故事。一个暗恋的男孩,能写满两个日记本,一场普通的恋爱,能耗尽一场春夏秋冬。我们开始抱怨,老得太快,还来不及品尝青春的滋味,四年就匆匆而过。
离别的季节,那些吵过的架,闹过的别扭,皆成伤感的理由。从不曾想过,那一年,没喝完的酒,没唱完的歌就此停歇,还没准备好好说再见,就消失在的离别的车站。
至今犹记,人头攒动的车站,我送走最后一个同学,一个人默默不忍离开,夜晚的电车,载着寂寞的我,在洛阳宽阔的街道晃荡,失过心的人,从不言青春。
初入社会,那些爱情、友情的影子还没消散,见到一个知心的人,总是拼尽全力微笑、拥抱,满足内心的再续前缘。却不知,大家开始长了刺,带了芒,有意无意,就弄得遍体鳞伤。
开始习惯一个人窝在屋子里,一整天,一上午,QQ聊个天,微信点个赞,怀念从前的小幸福,感叹岁月如梭,不肯等我。
奔三奔四的话题在大家中开始盛行,那些90后,00后成了我们眼中年轻的代名词。似乎自己真的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人,只适合阳光明媚的午后,歪在花园的躺椅上,享一会岁月静好。
可我清晰的记得,淡蓝色的摘抄本上,有我最喜欢的诗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些话,居然始于高考,终于高考。
出师未捷身先死,也算是壮怀激烈。可尚未扬帆就偃旗息鼓,恐怕连遗憾都算不上。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随便一个人都敢说教你如何年入10万,买车买房的年代,我们80后大多数人是缄默的。不是我们天生无胆,只是在我们是初生牛犊的时候,网络自媒体还没如此发达,而如今,我们深知,生活不易,也许时遇造就了一批大咖,但是大部分人,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路。
作为中流砥柱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水火交融的世界,却又有着过分的自谦。
工作中,总有同事抱怨这种尴尬。对于老同志,我们是小辈,我们必须尊敬,必须忍让,对于新人,我们是老师,更何况,他们的个性十足,作风新潮,你也无可奈何,依然只能忍让。
年轻人说,这是奴性十足,更多80后也表示默认。于是一边羡慕诗与远方,一边怨恨现在的苟且,有一颗骚动的灵魂和隐忍的心。大街之上上,30多岁的人普遍沉闷,更有甚者,弯腰驼背,愁眉苦脸。
单位的年终座谈会,一群资深美女唱唱跳跳,丝毫看不出50和30的区别,周围的议论声分成两片,年长的都认为现在中青年的定义应该上延至50岁,年轻的都喊着,看了人家更觉得自己老了。
我们就这样一直在感慨中老去。我有理由相信我们这一辈人50岁的时候一定比她们健旺,还保养得好,可是此时此刻,我却不信。
因为太多人和我一样,似乎从不曾青春,我们一直在感慨,怎么就这样老了呢,然后就真的一点点老去。
老这个字何曾有过界限?豆蔻之于襁褓,古稀之于不惑,耋耄之于古稀...不过是心中的一点信念罢了,服老更多的是我们为自己找的一点点借口,不老何以用服?
青春的歌,流年的酒,你不曾少,我亦有。
**
趁绿意正浓,寻满眼青葱,**道是岁月正欢,且莫凭栏,轻谈世事,把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