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小时候练过字吗?”
如果有人问,从小到大你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肯定会回答:
“我写的字总有人夸赞。”
毫不夸张地说,从上小学一年级起,绝大多数与我一样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在看到我的字后,都会先是一脸的惊叹,然后难掩羡慕,好奇地问:
“你小时候练过钢笔字或者毛笔字吗?”
“你的字是跟谁学的呀?”
“你的字真好看!羡慕你!”
一开始我还会一边自豪地笑着加入他们一起欣赏我的字,然后一边坦诚地回答对方:“真的没练过字,就是写的多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问的人多了,我也就渐渐习以为常,但依旧会如实地回答“没有。”
上高中后,政治老师还曾当着全班的面夸赞道:“每次看到江韦崧的答题卡,我都不想细看直接给他满分。”
再到大学,我第一次手写交了一份中国古代史的作业,教古代史的王老师看到我的作业后眼前一亮,顿时稍加赞叹地抬眼看了看我道:“你叫江韦崧是吧,你的字很清秀哦。”
后来,临近期末的时候,王老师还特地在qq上敲出对话框,叫我期末考试要努力复习,加油。收到消息时心里暖暖的,这也算是字迹清秀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一个好处吧。
也是因为字迹清秀,所以才会和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并且杠上了吧。
2 “只好作罢,“改邪归正”
在初中那个充斥着叛逆、随性、自大和不务正业、及时行乐的时代,深受各种“小作家”一举成名的成功学洗脑,我也仗着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字漂亮的优势随大流加入写作大军。
当时的我先是从校内的小卖部里买回一本两元的备课本,然后回到教室里依次写上名字、班别和小说名,最后便就开始奋笔疾书。
当时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而四十分钟于我创作小说而言,至多只能写一面的一半。有时如果剧情紧凑还需要仔细思索角色的安排,这样就直接导致自己进度放缓,写得更少。
所以每当到下课铃声在耳边莺歌燕舞时,心里总会一紧。不仅是因为时间的悄然流逝,更是因为写作的进程总是飘忽不定。
我曾把自己的小说传阅给别的同学看,问他们对我的小说的看法和意见。与此同时也会看一些同样在写小说的同学的作品,彼此互相交流和探讨。甚至有段时间痴迷于创作,不仅看《怖客》、《花火》一类的写作杂志借鉴其他人的写作方法,而且还买过一本名叫《手把手教你写小说》的书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惜终究是不务正业,哪怕从初二一直坚持到初三,我的小说仍停留在言情范畴,而且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像极了网上的脑残文。既然写作于我而言走死了,我也只好作罢,“改邪归正”。
上了高中后,学习之余仍旧耐不住心痒痒,总会想着重操旧业,去写作,去创作,但码字形式已经从用笔在本子上写转变为在网上的写作网站或者贴吧写。
印象中第一个创作的平台就是贴吧,当时在贴吧上写的是一部动漫游戏的同人小说,并发表在这个动漫的贴吧上。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三十多章,平均每一章都保持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由于有了持久稳定的更新后,不仅收获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而且还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写的小说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后来,由于高中学业繁忙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回去看看自己写的这本小说,虽然有捡起再战的想法,但却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
3 我做不到,所以我选择坚持
大一寒假期间,终日沉浸在懒散时光里的我无所事事,于是心里想要写作的念头又开始生根发芽。说干就干,上网搜索了下现在的写作趋势后便打算开始写网文,坚持写了几天,也投了些稿出去,但出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夭折了。
想起《后会无期》里的一句台词: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每当读到新闻里某个作家又出了新书,领了什么写作大奖,又或者哪个作家的书被改编成了电影即将上映时,心里的羡慕之情总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继而开始自我麻痹,三分钟热度地激励自己要开始写作,以后也会有万众瞩目的一天。
可没过几天,热情褪去,再看着word文档里一行行苍白无力的文字,按住删除键直至文档里只剩一张白纸。
有时候明知自己缺少的就是坚持下去的耐心和不断创作的决心,明知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有时候坚持二字真的能击垮、击退我。
突然又想到思修课上,我们老师说过的一句名言:
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
如今,我仍旧怀着一个作家梦,但不同的是,我选择用文字搭建一个公众号,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我的创作。
无论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懈的努力,无论是作家梦,教师梦,还是中国梦。一开始创建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就曾告诉过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为所有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负责,最关键的是要为自己负责。
如果我有一天放弃了这个公众号,那也就是放弃了这份坚持,放弃了所有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你们的牵挂、喜欢和在乎。
我做不到,所以我选择坚持。
因为你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