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家教颇严,老妈嘴却不闲。人们都说父爱深沉父爱如山,好像每个家庭的结构都是这样,一个不爱说话的老爸,和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老妈。我们家就是这样,从我记事开始,耳边就有一种持续不断的,不高不低的,嗡嗡作响的,温柔动人的声音,没错,就是我妈妈的,唠叨。
小时候去上幼儿园,临走之前,妈妈就会说,“要听阿姨和老师的话,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香蕉课间吃,一定要记得吃啊,晚上放学我去接你,我没去接你你就在幼儿园好好呆着,谁来也不要跟着走啊。”其实科学研究表明,小孩子上5岁之前的记忆力是还没有完善的,记住的事情也不会特别清楚,我甚至都记不清那个时候很崇拜的一个珠算学的很好的小男孩的名字,可是这么一长串话却真真儿的一点没忘,可见妈妈唠叨的力量有多大。
慢慢的长大上了小学,走在上学的路上妈妈又会说,“文具盒都装好了吗,红领巾带了吧,学生卡忘没忘啊,课间发的牛奶如果太凉的话就等一节课再喝。”晚上放学回家做作业又会说,“眼睛抬高,拿笔姿势又不对了,这个字是这么写吗,平时写字也要像练字时一样认真。”每一次周六周日和一个院的小朋友在楼下玩的时候,妈妈都会叮嘱我,“四点之前必须回家,别瞎跑啊,就在楼下玩。”如果我玩的时候不小心抬了一下头看看家的阳台,一定会看到我妈妈那“炙热”的眼神“专注”的盯着我玩耍。有一次和小朋友们玩嗨了,不记得怎么的就跑到了另一个小区,到了规定的时间我也没回家,再回家的时候天早已黑了,敲门,门一开便看到了妈妈黑着的脸。之后当然免不了一顿打,细节就不描述了,不过印象中那是妈妈第一次“认真”的打我,罚站了一晚上,饭也没有吃。从那以后的唠叨就变成了,按时回家,按时回家,。。。,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万遍。
后来上了初中,终于有幸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运动会,为什么是第一次哪,因为小学每次运动会之前妈妈都会悉心的教导我说,“你还是别报运动会了,你这么小,跑不过别人。”而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我哪里小了!我没早上学几天好吗?!”记得初中的时候热播了一个现在觉得挺脑残的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于是我们家每晚的对话就变成了,“哎呀,我就看一会儿嘛,我作业都写完了,就五分钟,五分钟。”“不行,快去睡觉,我是怕你近视啊。你要知道,长时间看电视眼睛很容易疲劳的,这么小就近视得带多少年的眼镜,你。。。”
“好了,打住,我去睡觉了。”还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初中开始爱迟到,所以每天的清晨“快点,别再迟到了!你怎么好意思天天迟到哪!”码字到这里,其实我的内心一个大写的崩溃。
高中的时候,从小就不太好的胃开始作祟,于是“早上到学校多喝热水,驱一驱凉气,千万不要乱吃东西,吃饭要慢,别吃了饭就午睡趴桌子上睡觉。”长大了,聚会也逐渐多了起来,似乎每一个无论大的小的节假日同学都想出去狂欢一下。于是我和妈妈之间又多了一个约定,每次出去之前,准确汇报时间地点,如果回来的晚的话要提前打一个电话。一晃好多年,这个不是约定的约定,到现在还执行着。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妈妈总是过分的宠着我,把我紧紧的握在她的手里哪?也许是响应了晚婚晚育的她在而立了好多年之后才有了我所以比较珍惜吧。也许多亏了她的这个唠叨的教育方式,才会有今天的我。就像很多书里写的那样,前些天的一个瞬间,我忽然意识到了妈妈的衰老,她开始慢慢的对我放手。爱是紧紧握住你的手,爱是放手,好像来形容妈妈对我,再恰当不过了。
高考之后填志愿,一家人商量,所有的志愿都填了本地的,老师看了说,其实你的分数,往外省报考有更好的选择,同学知道了说,你有病吧,全报在本地。我不知道,这样不太好的选择我失去的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我得到的东西是最宝贵的,那就是妈妈的放心。
妈妈总是会支持我喜欢的事,乐队,电台,全心全意。但我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像一片落叶一样,一直在坠,不停的坠。有一天翻妈妈的朋友圈看,看到她的同志的一条动态,打开链接,扑面而来的是他家孩子的各种荣誉,数学建模美赛啊,发表了多篇论文啊。而我哪,好像让妈妈值得骄傲的事情越来越少了,我再也不是那个当别的同学家长互相问孩子成绩时,我妈妈可以云淡风轻的说一句,“她啊,考的还行吧。”心里却抑制不住的喜悦的孩子了,我也再也不是那个可以捧着各种竞赛的奖状向她索要奖励的孩子了。时间带走了什么,以前的我却跟着时间走了。年龄大了,泪点却低了,前几天早上出去,看到一个老奶奶吃力的拖着买菜的车子上天桥的楼梯,我突然立住了,看着她的背影我想,会不会有一天我的妈妈也这样。赶忙快步走过去想帮她,她却已经攀上了最后一个台阶。前几天和闺蜜去听一个摇滚现场,妈妈还是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其实,这样真的挺好。
啊,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这篇文章好像不应该叫作,老妈,您能不能歇会,应该叫作,妈妈,请一直握着我,像这样。
我一定会努力再努力,我依然是那个,让您骄傲的我。
夜深了,那,晚安吧,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