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有些父母把这简单地理解为“不懂道理”,总要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一大推道理,可没想,孩子听了这些“正确”的“道理”,不论表面做出什么反映,心理问题却变得更加严重了。
无奈之下,这些父母带孩子来接受心理咨询,想法大多是让咨询师给孩子再多讲些道理。
他们的理解是,心理咨询师是一些会讲道理的人。
这都是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误解。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懂的道理太少,反而可能是太多了。
孩子有困难或烦恼的时候,一开始多会向父母倾诉,许多父母的回应总是讲一通道理,说许多“应该”或“不应该”。结果,大量的道理阻塞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孩子渐渐向父母封闭自己。
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向他们倾诉自己的困难和苦恼,不是要得到一大堆道理,而是在确认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他们被倾听,被关注,被了解,被理解,被信任,感受“我是被看见的”,“我是被爱的”,“我是值得被爱的”,继而产生“我是有能力”,“在我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会支持我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转化为面对困难和承受烦恼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我很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道理太多会伤人。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奉劝父母抑制一下讲道理的冲动,让孩子耳根清静。
有时候我会问这些父母:你认为你讲得这些道理孩子知道吗?
通过讨论,这些父母意识到,他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其实孩子都知道。于是我问他们,那为什么还要讲呢?普遍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孩子犯错误,走弯路,想用“道理”给孩子的生活上“保险”。但是,我们发现,被父母灌输了太多道理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更不“保险”。因为一旦没有了父母的道理,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从而内心会充满不安全感。这样,父母的道理不但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感,反而使他们过度依赖,自我评价低,觉得“我是不行的”,对事物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灾难性的信念。
有句俗语说,一辈刚强一辈弱,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在辅导中探索它的原因时发现,父母的道理太多、主张太多、建议太多,孩子自己的主见受到遮蔽,很难长出来,其自主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阻碍。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自主能力的自我是一个弱的自我,它会成为产生心理和精神障碍的人格基础。
道理的构成总是些“应该”,和“不应该”,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灌输了太多的“道理”,头脑里形成了太多“应该”和“不应该”的规条。太多的“应该”会在头脑里培养出一个“应该自我”,也就是一个完美的理想自我。这个自我会按“应该”的指令行事,凡事苛求完美,拒不接受人有缺点,会犯错误,总是担心出什么差错,总在寻找绝对标准,害怕“万一”会发生不测。
完美自我会把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一场苦争苦斗,不管他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多少“业绩”,都无法享受一定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反而生活在不安全感里,严重者甚至会发展出强迫症,觉得周遭环境充满了威胁和敌意,在许多虚幻的恐惧里活得小心翼翼,担惊受怕。
太多的“不应该”会压抑一个人的自我,却在他的头脑里铸造出一个非常强大的“别人”,这个“别人”象暴君一样控制了“自我”。如果这个别人过于强大,过于支配,自我会受到它的控制,使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总是看“别人”的眼光行事,为得到“别人”的表扬卖力,总担心出差错,总害怕受责备。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别人”的原型可能是早年的父母,他们总在那里不停地讲道理,过多地用“不应该”指责我们。在我们的头脑里,“自我”与“别人”的合理位置应该是,“自我”占主导地位,“别人”是辅助性的,二者应该是友好合作的关系。
道理伤人还表现在:父母讲道理,孩子做不到,父母依然讲道理,而且一味怪罪孩子不懂道理。这会给孩子灌输一种对道理的偏执信念,似乎道理懂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道理没有付诸实践,就长不出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力,反而产生挫败感和虚妄感。挫败感来自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呢?
他得出的答案可能是:我不行,我很糟糕。道理至上(就如同知识至上)可能培养虚妄,它表现为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可能会很傲慢,以“我什么道理都懂”来拒绝改变。
有一个青年患了神经症,十年来一直躲在家里,读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书,以“我比谁都更懂森田正马”为理由来拒绝接受心理治疗。可如果不懂实践的重要,怎么能说自己最懂森田正马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用非常简朴的话语表达了实践道理的意义:播种话语,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们从事心理咨询是讲道理吗?我们比别人更懂道理吗?
不是。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帮助被太多“道理”所束缚的人们去解放自己。
最好的心理学家离道理最远,离真实却最近。
我们是自由的人,我们最不说教,我们用最符合生命的方式助人成长;我们倾听当事人的困难和痛苦,而不是讲一通道理或给一批建议;我们接纳当事人的问题和错误,而不横加指责;我们跟当事人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过程,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方法;我们促成孩子去经历,哪怕会犯错误;我们不相信道理会给孩子带来“人生保险”;我们相信,一个人会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为了避免犯错误而逃避做事情。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犯错误的地方获得了成长的经验。
当然,我们也会讲一点道理,例如,我们会告诉父母,对孩子的烦恼不要“无微不至”和“感同身受”,要鼓励孩子去经受这些烦恼,从而获得情绪的成长。最好的父母跟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一样的,不用太多的道理占领孩子的头脑,给孩子留更多的空间去自我成长,长出一个肯定的自我。这个自我知道“我是谁”,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边界;知道“我在做什么”,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不会让“别人”和“道理”控制自己,而是让“自己”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