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分析谁是武侠小说里跑的最快的人。这人竟然是《侠客行》里的石破天。他可算是金庸小说里较为不知名的主人公了,我对《侠客行》这本小说也全无印象,按捺不住对这个被称为金庸小说第一高手的好奇,这两天重温了一下这本书。
《侠客行》里的石破天自幼与母亲隐居在深山中不闻世事。母亲不仅不照顾他,反而平日里称呼他为“狗杂种”,对他多加责骂。
由于一次母亲出门多日不归,石破天饥饿难忍终于下了山找东西吃,却在一个烧饼里吃到了玄铁令。
玄铁令的主人谢烟客找到了他,并且为了完成诺言必须完成石破天的一个愿望,却不料想石破天的妈妈从小不让他求人:
“别人要给你的自然会给,不会给你的你求也无用。”
谢烟客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法让石破天求他一件事,只好教他乱练内功引他走火入魔,结果石破天机缘巧合下反而练成了深厚的内功。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不求他人,自食其力,那应该是很值得佩服的一件事了,如果是在中国,那就是更值得敬佩的事。
“仁”为二人,中国文化趋向于用二人的关系来定义一人:
朋友间吃饭需要互相请客;
做事需要“人情”和“关系”;
大人通过责骂来制止小孩的坏行为,而不是让小孩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个人的界限在中国大大的模糊了,所以我们在两人相处时往往互相尊重、秉持礼节,而在公众场合里随地吐痰、拥挤插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却比比皆是。
这是一个文明之邦应该有的现象吗?
中国人依赖“他制力”——二人的场合中依赖对方来评判自己;
缺少自制力,在没有明确的“二人”的公众场合里缺少标准来约束自己。
所以侠客行里石破天的不求他人听起来天经地义,在中国,特别是古代中国,却是万难做到的。
《侠客行》,侠客行,书名不仅代表了李白的诗侠客行在书中是一门无上武学,也代表了原本痴痴傻傻不通世事的石破天却像个侠客一样行走江湖。
因为不通世事,他数次把他人对他的猜忌和不怀好意误解为对他的关怀,也数次因此化险为夷。
他接触的人一个个性格古怪,杀人只在一念之间,而遇上石破天这个不工心计不计较得失的小孩却全无办法,最后竟然都对他颇有回护。石破天误打误撞间也练成了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内功和武学。
如果说刚下山的石破天只是因为不通人情事故才真诚以对每一个人,那么在练成了第一等的内功、做了长乐帮的帮主之后的石破天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却是殊为不易了。
侠之道——一以贯之,它的难点可能不在于所谓“侠”应该做什么,而在于一以贯之的坚持。
石破天能做到侠之道,正是由于他是一个坚持自己的标准评判自己的独立个体。
岳不群道貌岸然,人前翩翩君子,人后不仁不义。我想不仁用在这里倒也不一定合适,因为岳不群在要求别人评判自己的时候做的都还不错,能把他定义为“坏”的那些人不是被他杀了,就是被他陷害难容于江湖。
黄老邪之所以可爱,因为他也是一个独立于第二人评价的特立独行的人。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很多时候身边都没有那一个可以作为标准约束自己的第二人,我们更需要以自己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我们需要意识到,活着是为自己而活,为家人的付出给朋友的帮忙是自己作出的选择,遵循了自己的标准,而不是提升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