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高兴的入学成熟水平检测报告里,社会适应5.00分(均分7.00分).需训练。
起初拿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虽然他确实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展现一些不顺畅和小挫折,但是似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有一种“天生护犊子”的情结,不愿意接受孩子不好,第一反应在面对质疑的时候本能性的找理由来为其掩护。
但是跳脱出“妈妈”的身份,就事论事对应社会适应里的考核维度,我还是做了一些反思,也在最近与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觉察中,我找到了蛛丝马迹。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八个方面。其中,自我效能是首当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包括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两个层面。效果预期简单来说就是,我能做什么;结果预期就是我能做成什么样。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人行动,而行动过程常常又决定着行动的结果。
先从自我效能感这个方面来说。5-6岁孩子的自我效能发展表现为以下特点:
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导致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自我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会提出申辩;家长气质类型不同,其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异。家长的气质类型越积极、开朗,外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至少表示愿意试一试。要多给孩子“情感支持与理解”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而少“拒接和否认”。
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举个例子:
六月的一个周末,老师布置的小任务是说“我的优点”,可以从生活、学习、爱情三个方面。当问到高兴,那你自己先举例说一下的时候,他竟有点语塞了。我觉察了一下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无法将优点这个抽象的名词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再加上词汇的积累也有限,更别说用合适的形容词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人固有的谦虚精神,当我们列举一些他的优点的时候,他的表现是否认、质疑和不好意思的,比方我们说了“孝顺”,他就问“孝顺是什么意思,孝顺真的是我的优点吗?”
不知道你的孩子会不会有类似的反应,他不再轻信别人的评价,会申辩会寻找支撑评价的事件,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回应,他也会欣然接受,如果我们并没有什么他觉得可信的理由支撑,他就会表现出失望。
这与6岁前强调的一味的鼓励和赞美截然不同,他需要真诚的、基于更多的观察和事实,客观而具体的表述,他需要在这样公平和真实的对话之中,习得对抽象词汇的具体阐述,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应对别人的不同评价,并且做出反馈的能力。分析到这里,我承认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我的孩子确实是欠缺的,我也是欠缺的。
举个例子,老师布置了跳绳20下的小任务,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孩子在面对这个小任务是否能完成的时候的预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预期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孩子直接投入练习的结果。而且对于以下几处不同的自我效能感评价,我们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
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有哪些了?
多鼓励孩子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多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比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助家人摆碗筷”等,为孩子提供一些成功的机会,增强成功经验的积累。因为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增添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
玩找优点,认识自己的游戏,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长处。必须帮孩子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坚信:只要自己在某个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作出突出的成绩。
运用榜样的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要给幼儿呈现的是自己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榜样作用。
多调动积极情绪,尽量控制消极情绪,及时的反馈与鼓励。
自我效能感只是社会适应能力里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七个方面,在幼小衔接这一年,我们的时间是足够的,只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带着更多的觉察和策略,有耐心,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