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当下流行的词汇,刚出场的克莱蒙·马修无疑是个人生loser。曾任私立初中音乐教师的马修在职场接连受打击后,来到一个专为差生开办的“塘底”学校(放牛班是一种俚语称呼。塘底学校专为青少年矫正教育而设立的寄宿制学校。)马修来到到这个学校出任学监的职务。学监,也就是学校里监督、管理学生的人员。
这一天天色阴沉,浓雾弥漫。马修来到塘底学校,开始了新的工作。这所学校戒律森严,犯错-处罚是这边的管理者们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们施加到孩子们身上的有效方法。这里动不动就会被关6小时禁闭。校长哈杉还鼓励相互揭发、打小报告。
这里的老师们:校长:兼任历史、法语老师。自以为怀才不遇,把愤怒发泄在孩子们身上。
沙贝尔:校长助手,实则校长帮凶,惩罚孩子们。
朗格鲁瓦:会弹钢琴,但不问世事的数学老师。
一个女帮厨。
门卫和杂工马克桑斯。热情善良,相信孩子是好孩子,只是需要被理解。
我们看一下这里生活的孩子们:
在门口遇到一个小男孩培皮诺,孤儿,父母死于战争。不识字,每天等待着父亲周六来接自己。
勒盖莱克打破瓷砖被门卫马克桑斯惩罚。报复马克桑斯使他被碎玻璃扎伤眼睛。
穆东,刺伤前学监胳膊缝10针。孤儿,在马修来之前跳楼自杀。(马克桑斯说他是好孩子,需要被了解。)
莫朗杰,话不多,按沙贝尔的话说,他是“天使的脸孔,魔鬼的心灵” 。偷东西、性格孤僻,曾多次被公立学校劝退。
马修老师到来时,因为秃头被孩子们嘲笑、画漫画等恶作剧恶搞。他也想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严。但看到孩子们被校长残酷地对待,他却心软了,处处包庇孩子们。实际上,他就像是带着小老鼠们躲藏的猫,处处小心提防着校长这个大老虎。
如果仅仅是护着孩子,晚上给孩子们掖被子,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温和的老师。
我认为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孩子们偷了他所在柜子里的皮包。孩子们打开一看,是署名为马修的乐谱。(看到这里,我理解孩子们。偷是方法,但掩饰不住的是孩子们对这位看起来温和的老师的好奇。)等马修赶来,把宝贝乐谱抱在怀里,当沙贝尔闻讯赶来的时候,他依然在为孩子们打掩护。这天晚上,他听到孩子们晚寝的时候唱着恶搞自己的歌,他丝毫不生气,反而耐心地指导科尔班发音。孩子们问他包里装的是乐谱吗?这句话激起了他已经沉睡的音乐梦想。
(看到各种恶搞自己的行为不生气,马修是从内而外温和的老师。看到这里,想到了《尼尔尼尔橘子皮》,夏山学校校长自述因为自己的鼻子像橘皮,被孩子们编了儿歌。他也丝毫不生气。反观很多成人,包括老师,多少人会因此对孩子大发雷霆。)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温和善良的老师形象,接下来马修对待对唱歌极有天赋的莫朗杰,充满了教育智慧。
第一次听到莫朗杰动人的嗓音时,马修故作淡定,告诉莫朗杰违反了学校纪律,快回去休息。然后临走前他告知莫朗杰他和蒙丹不一样。最后说从明天开始参加合唱团。
莫朗杰妈妈来探视,马修为被关禁闭的莫朗杰打掩护谎称他牙痛就医,见到母亲工作辛苦的莫朗杰也见识到马修爱护自己,内心坚冰融化了。他有了独唱部分,唱歌越来越积极。
当哈杉校长因为蒙丹事件禁止马修带孩子们合唱后,合唱热情却达到了空前高涨。他们偷偷躲在宿舍排练,莫朗杰也主动自学新的内容。
莫朗杰看到母亲和马修走得很近,特别不舒服就用墨水瓶砸了马修。马修没有责怪莫朗杰,反而告诉莫朗杰妈妈要支持孩子到里昂的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但在排练的时候,他却故意不让莫朗杰独唱。(担心莫朗杰独占的心理,太骄傲)
但在捐助学校的女士来访时,一开始莫朗杰慵懒地靠在柱子上,看马修带着学生们合唱。合唱一段后,马修用手势向莫朗杰发出了邀请。莫朗杰和马修在眼神中看到了热情、谅解和新的自我。
这个电影给了我思考,给孩子行为最好的反应就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针对孩子不同个性施加教育。成人成才这事急不得,精雕细琢慢慢来。有心有爱的教育者总是能迎来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