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段手机 " 销毁大会 " 视频在网上热传。
事情发生在 9 月份,河南南阳某高中将从学生手里没收来的几十部手机,现场销毁,办法是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据现代快报消息,10月8日,该校工作人员回应称,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发现就要销毁:" 家长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看了这样的报道,我为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老师感到震惊,也感到悲哀!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有观念如此落后愚昧、行为如此专制蛮横的教育者和学校,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干着侵犯学生权利的违法勾当,但却打着“爱学生”的旗号。
其实,强奸犯也说“爱”的,他们说“爱人家,只是和人家没商量”,结果进了监狱。这种结果能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思呢?最怕的是教育者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干伤天害理、违背人性的勾当,却以为自己有多么高尚。
“爱孩子”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不管父母还是教师,在这几十年里不断丧失这种能力,把“爱”变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控制”,不是给爱的对象以自由,而是把爱的对象变成可以给自己牟利的私有物或保险产品。
有网友称砸手机的老师和纵容老师的野蛮行为的校长为“犯罪分子”一点儿也不过分。不知道这样的老师和校长是否留意到,因为手机问题引发了多少教育血案,可以上网搜搜。此番砸手机事件,河南当地的孩子没有群起反抗也是专制教育的成功,而恰恰是人的教育的失败,因为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财产权、学习权、上网查资料的权利乃至于游戏娱乐听歌的权利在没有违法的情况下是不能被剥夺的,他们没有和这种违法行为展开智慧的较量甚至以暴制暴的反击。纵容这样的行为就是纵容犯罪分子办学,不是办学,是办砖瓦厂,办劳改窑,办监狱。好在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展开调查。
以为没收或砸坏手机,学生就会乖乖为你学习,为你学校或老师、家长捞分争名赚钱,事实往往不仅不是这样,而且还会引发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仇恨,口服心不服的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学习的要义在于发现乐趣,发现意义,最终发现自己,有内在的动力,是“我要学”,如果外界强迫“要我学”,只会引发内在的反抗和抵触,甚至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当下的教育挑战不仅来自家庭、社会、传统的因袭以及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学生,还来自一个崛起的互联网世界。这个互联网世界的异彩缤纷、变化多端、信息爆炸和多种功能,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冲击,能不能恰当的利用好它,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观念的表征。大数据时代,最好的教师其实就是互联网。因此,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搜索信息、选择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这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更重要的能力,不能简单的一禁了之。
我个人偏见:凡不教学生学会使用手机学习、搜索有用信息而一味禁止的学校和老师都是愚蠢和专制的,其教育观念都是落后的。至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怎么样管理手机,应该有合乎人性合乎教育规律的具体办法。这不是本文思考的,我也不想设置别人的生活,应该怎么办,应该由相关责任人与学生订立契约,求取最大公约数,达到共赢。
2016年美国“高中毕业生总统奖”的获得者内森·巴洛讲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习惯就是每天翻看网页,认识人和事物,而且每天在维基百科上翻查十五次,他说这个习惯拓宽了他的知识面,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了解时事历史政治等。
有教师说,有些学生已经不是在用手机在学习或查资料了。其实手机本身就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现代工具,不仅可搜索信息、交友、购物、照相、存储信息等等,以后更会成为人类的某个器官,对某些人来说,甚至比人生伴侣都重要。
一切都要限制或监控,是专制独裁者的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反映。2000多年的专制,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潜藏着一个专制的魔鬼,时不时就跑出来害人。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一些大脑简单、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观念落后、执行力强的工具型教师,会不会思考“教育对学生和老师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为了一口饭而教育,那实在太可怜了!
有些教师怕学生不听课或打游戏聊天。其实,课堂不能启智,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开悟,这是教师的问题,是教育内容的问题,谁的病谁看。你不能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资源,应该允许人家自己去找。事实是,学生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上课的教师知道什么。学生学习的质量、思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家长、教师和学校一般只关心孩子学习的深度、精度,而知识的广度、精神的宽度则取决于学生自己。当学生通过手机拓宽自己世界的时候,却遭遇学校的黑手,砸手机纯纯是反教育的一种行为。
真正的学习不是考试或课堂上的知识那么简单,学习的收获也不仅仅是一个量化的分数那么简单,有许多内在的收获是无法量化的。真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看到世界是什么样子,还能使学生发现并创造与世界的联系,并承担起自己对周遭世界的一份责任。而且真正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己,更愿意冒险或尝试,而在一个恐惧的环境中,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学习,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我就是虚假的自我,因为TA不是为自我而存在的。
就是有学生偶尔通过手机看艳图或打游戏、聊天、听歌也是一种休息,一种情绪转移,一种生命里的需要,也许比一些愚蠢者的聒噪和耗费学生生命的“作孽”要有用,可以考验其精神自控能力,如古代皇帝过不了三宫六院这一关,就当不了好皇帝一样。一个不能自我管理的人必然是外部世界的奴隶,不能自我做主,必然接受外界奴役。
不管互联网有什么,学生迟早是要面对的,如社会一样,五彩斑斓,善恶优劣纷呈。你既然不能弄一个教育真空出来,就得直面灰色的真实甚至“残酷”的五色世界,因为互联网世界也是人类世界的另一张面孔,也是上帝给东方帝国的福音,当然,撒旦也在其中作恶,善与恶、美与丑时时刻刻都在较量,重要的是给学生内心打上“真善美”的底子。吃牛肉不会变成牛,读《我的奋斗》不会变成希特勒……重要的是:内心的定力怎么样:罗盘指向哪个方向?
教师不是喝西北风长大的,而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也会害病吃药打针,甚至意外“早夭”,不要因为打游戏荒废了几个学生就砸手机,这实在是愚蠢野蛮之举。应该教会学生理性看待手机、节制使用手机,不能一禁了之。有些学生缺乏理性、不能自我设限、不能自我节制,最后被分流或“淘汰”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是高中生了,不是小学生,应该让那些不能管理好自己或不爱刷题不爱听课的孩子有不“上进”、不“成功”的自由。成功人生只是一种人生,人生有无数种。谁敢保证这些爱上网、爱用手机的孩子将来就不会成为更出色的人才?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更不是上帝,不是灵魂工程师,不能高估自己,不能自以为义。其实大多数学生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都比老师强,观念往往比教师进步,一些老师恰恰表现出脱离时代的某种愚蠢,却自以为聪明,以滥权、限制学生的自由权利为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是一种“平庸之恶”甚至是某种犯罪行为。
对待手机的态度很容易看出一个教师的教育“三观”,是开放的,自由的,还是闭锁的,僵化的。教师要明确一个常识:自己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教育处于一个人性系统中,只有人,才会培养人。暴君,只能培养奴才,而奴才又是暴君的接班人和绝配。
在我看来,学校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行政单位,还应该成为一个生命单位,一个文化单位。和人性作对,没有不失败的,不管你想做希特勒还是斯大林。
还是让我们重读一下卢梭在《爱弥儿》开头的一段话吧——
任何事物在最初被造物主创造出来时都是完美的,一旦经过人类的加工之后,就会变得破败不堪。
人们强使一种土壤里长出另一种土壤里才能长出的作物,强使一种果树结出另一种果树才能结出的果实;他们打乱气候、季节的变换规律;他们虐待他的狗、马和奴仆;他们颠覆众生,扼杀一切事物的天性。
而且,他们还钟情于相貌丑陋和形状怪异的东西;他们不喜欢事物的本来状态,甚至对自己的同类也是如此,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人当作马进行训练,或者把人当作树木进行修剪。
人类的许多不幸都是人类的罪恶导致的,而根深蒂固的不幸在于“自以为义的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