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邂逅了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一书让我受益匪浅,也带给我许多思考。特别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前段时间的“停课不停学”就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真是得益于信息时代,所以我们才能够经受住考验。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值得让我们思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接下来我就谈谈观看这本书的前三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育是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态度、习惯和能力。
正如王博士在书中所说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面对众人习以为常或所谓‘真相’时,仍能拥有独立思考、探求 真理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可以非常简单快速地获取知识,所以什么才是现在的学生需要教育给予他/她的,什么才是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我想现在的学生需要的更多是学习的能力,知识就想是玩游戏的玩法,这个玩法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上建立的,要想玩得好,不仅要精通玩法(知识),更要知道规则(知识的依据或来源),如果想成为游戏开发者还要能够思考是否可以建立另一套规则,从而衍生出另一种玩法(如开始的欧式几何与后来的非欧几何)。书中提及的探究式学习法正是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发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规划研究(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发现、沟通结果等,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习的内涵与能力。
二、有质量的互动,高效的课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去理解那些用已经组织好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知识。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他或她自己积极的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的什么人呈现给他们的东西。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应具体表现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一,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外动机;第二,教师要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包括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和“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之中作出适当的很好地加以组织,以及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第三,教师应当发挥“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第四,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先备知识;第五,教师应充分注意各个学生在认识上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便因材施教。
以上的一二三点都指出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通过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互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冲突,所以一节高效的课堂应该要有质量好的互动。而随着科技的发达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互动的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互动的效率,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