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大家一定还记得引起轰动的双宋离婚、晨冰分手事件。
宋慧乔在回应离婚的时候,声称是因为性格差异。
性格不合,几乎成了明星们分手/离婚声明的标配。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性格合”是什么意思?是指性格相似、还是互补呢?
《恋爱心理必修课》这本书告诉我们答案。
01 相似理论
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刻意安排一些社会政治观点相似或者不相似的男生和女生进行盲约,学生们在学生会边喝饮料边聊天,相互了解。45分钟的盲约之后发现观点相似的学生比不相似的更加喜欢彼此。
社会心理学家艾弥尔·柯尔等人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与其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即所谓门当户对。这种相互吸纳、相互共生的感觉会让人们更加欣赏自己,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相似的人容易共同组成一个群体,人们生活在这个群体当中,能获得更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恋爱心理必修课》
读完这段内容之后,大家会认为找一个性格相似的另一半是最佳做法吗?
如果是普通的文章,或许会给到很多明星名人的栗子来举例,或者说我有一个同学“老张”这样子的故事来支撑这个观点。
这里,我们拆书法RIA的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仔细斟酌下原文中的细节与前提。
(1)原文当中的第1个实验,前提是“社会政治观点相似或者不相似”。
这种是很明显的立场不同,类似于“敌人”。任何人不会喜欢“敌人”,除非在对抗的过程中,相爱相杀。
所以,其实这个实验的可参考性并不太大。
(2)社会心理学家艾弥尔·柯尔等人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门当户对的朋友。
这个也可以理解。
有句话“圈子不同,如何相融”。
“圈子”就是社会对人们的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的综合分类。
富二代有富二代的圈子,官二代有官二代的圈子,学霸有学霸的圈子。
F4(《花样男子》)可能有一个穷苦百姓的朋友,但比例非常之低。
所以,这里的前提是“朋友”,但不一定是“恋人/爱人”。
想一下,最好的朋友一定是恋人吗?并不是。
回到“恋人/爱人”,中国也有古话“门当户对”,这里同样的还是指背景等,并不代表性格。
所以,上面的内容未必能得出另一半要找“性格相似”的人这一结论。
02 互补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互补定律”也极大地影响着人际交往。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显性”跟“隐性”(影子)两种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很活泼的人可能潜藏着抑郁的一面,而另一个很安静的人也可能会变得躁动不安,因此当我们遇见一个有我们影子性格的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涌起兴奋的愉悦感。因为对方体现了我们所缺乏或者压抑着的特质,这种心理变成为互补定律,指人在需求、性格、兴趣、能力、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双方的需求和满足途径正好互补时,彼此可能更具有吸引力。
这体现在亲密关系当中是这样子的恋人搭配,比如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热情健谈的人与忧郁沉静的人,脾气暴躁的人与稳重恬静的人,研究表明互补因素能增进人际吸引,使对方的关系更为协调,能满足彼此的需求。
——《恋爱心理必修课》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们有可能喜欢与自己性格相反、即互补的人。
为什么呢?
很重要的前提是:这些是我们所缺乏或者压抑着的特质。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类似的体会?
我小时候,同学们都拿玉米去爆玉米花。我们家没有玉米,只吃大米。于是,我妈给我拿大米爆大米花。
当时,大米与玉米贵好多,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但我却特别羡慕玉米花,觉得那是最好吃的——因为别人有,我没有。
到现在三十年过去了,虽然不吃玉米花了,却玉米仍然是我的最爱,比如煮玉米。
当我们觉得自己缺乏某特质,喜欢某特质的时候,他人拥有这种特质,才让我们兴奋。而当我们很自信,或者心态平和的时候,并不会对自己不足的特质有另样的执着。
03 结论
关于另一半,书中的答案是“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想想也是。
一方面,相似好,还是互补好,更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书中说:
大体上来说,选择一个与自己性格相似或者互补的人,并不是爱情是否能够长久的决定关键。因为选择一个人只是爱情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当中彼此的相处,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不断学习和互相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不论你身边是与自己性格相似或者互补的人,只要你们认真经营,都可以白头偕老,甜蜜一生。
反之,不论你身边是与自己性格相似或者互补的人,都离不开“性格不合”而分开的结局。
祝大家守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