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在食堂吃完饭,一个陌生电话进来,是一个“关于孩子读大学”的求助电话。
之前朋友简单跟我说起:自家亲戚,640分,进入211大学,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犹豫了20来天了,决定复读。今天是她选择复读的第一天,然后又哭哭啼啼,遇到问题了。作为长者,她希望孩子去读大学,毕竟复读不确定因素很多。
我说:选择权在孩子,我给不出任何建议。
在朋友极力要求下,约好晚上7点半过来,聊聊。
而此时,才不到6点,孩子和妈妈就过来了。看来问题很迫切。
二
孩子秀气,亲切,面带笑容。妈妈表情果断,线条简单。我希望妈妈不要说话,由孩子叙说。
孩子说:不喜欢数学专业,别人都说很难学,而且自己数学也是中上水平,怕大学学不起来。而且不喜欢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我说:如果进入理想的专业学习,是什么专业?
孩子说:师范类,教育的。
我说:师范类,教育的,你看重它什么?
孩子说:寒暑假,稳定。而且文科,自己更喜欢。
我说:如果是寒暑假,稳定,除了师范类,你还可以想到什么专业?
孩子说:不知道。其实我也还喜欢医学类的,心理学的。
我说:哦,其实,不一定是寒暑假,稳定,你还有其他很多喜欢的专业?
妈妈忍不住插上一句话: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就想到要211大学,可没有冒出什么医学类的,心理学类的,都是后来说不喜欢数学这个专业,才想到的。
孩子不说话,表示默认。
(从这里获得的信息是,孩子对未来想从事什么专业,在填写专业之前没有多少了解;后来正是因为犹豫,才开始探索专业,开始去收集了一些信息。而此刻,录取通知书已经来了。)
妈妈又插了一句:她说都是被我害的。我一开始听别人说,数学就业不好,而且很难学,学了也没啥用。就鼓励让她复读,她听我讲多了,就害怕这个专业了,所以就不想读了。
我看到孩子用手指摁住眼眶,估计是流眼泪了,愣是不让我们看到。
我说:我也不是专家,你妈妈也不是专家,我们讲的这些话都不算数,谁掌握更多的信息,谁才是专家。
孩子把目光投向我,我说:那么,对于这所大学的这个专业,你了解到多少?比如学习哪些课程?未来就业方向有哪些?
孩子表示没有了解这么多。于是我们一起来搜搜看。
竟然第一条信息是“新生入学新闻”,我诧异:今天报到了?
妈妈又插了一句:向学校请了两天假,明天不去读,就不能读了。(所以,他们今天这么焦急。)
通过查找,我也GET了一些信息:数学及数学应用专业,有三个方向:数字信息与图像处理的数学理论、金融信息分析、应用软件设计;就业领域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系统集成与开发、金融保险、电子通讯、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科研、管理、教育、经济和信息产业部门。
我问:这里都没有感兴趣的字眼?
孩子说摇摇头。
如果真的不喜欢,还有20%的转专业的机会,还有辅修专业,还有考研专业的选择。其实,就目前读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一定是完全一致。随着自己视眼的开阔,和认知范围的增加,很多从未了解过的职业可能也会出现。
当然,如果真的是不喜欢现有专业,一定要考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生涯规划老师来说,我是很可喜看到这样的选择。
三
通过刚才不断的对话,我发现,孩子其实是做了一些探索,包括谈到暑假给高中的孩子作了7天英语家教老师。
他说相比之下,他还是喜欢当幼儿园的老师。
我把话题转移一个方向:学习之外的,她的相处模式。
他说和孩子交往很单纯,他不喜欢变化太多的工作,不喜欢和陌生人交往。谈到高一都在全校前30名左右,因为寝室同学特别好,会主动和他交往;后来换班了,和寝室关系不好,主要和太强势的人无法友好相处,他成绩一下子到了300多名,并多次去寻找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高三的时候,2人寝,关系很好,所以及时把成绩拉回来了。
今天高复第一天,班里同学倒都挺好,也很开朗,喜欢说话,但寝室的同学作息规律很不一样,所以失眠了,注意力也不集中,就会东想西想。她也犹豫这能不能短时间静下心来,考出理想成绩。
他说:我是很要面子的人,怕多说话得罪别人,自己没有脸面。
我说:你很善良,你希望同学关系和和睦睦,所以不愿去说伤害别人的话。
(其实到这里,我已经有点眉目:他为什么不喜欢去上大学,而选择更为艰难的复读。)
我说:你现在有点点担心,因为今天大学都报到了,你还没去,怕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他连连点头:是啊,我很害怕,大家都熟悉了,剩下我。其实我也还很害怕,大学这么大,说不定我都会迷路。
(我没有去深究他的成长经历,因为不是一个完整的阶段咨询。我只是给予适当的心理建设。)
四
刚才的交流过程中,孩子还是挺主动,说的挺流畅,特别是让他妈妈离开一会儿,他说的更多。
而且还说到暑假原来有定计划是学习英语和吉他,因为这个专业的纠结问题,计划打乱了。而且说到自己英语,还是挺自豪的。
我说:你是如何考到640分?你觉得你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孩子脸上明显笑开了:认真!我觉得主要是自己还是挺认真的。
我说:继续,再总结两个?
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我鼓励他继续说,他说:刷题,刷熟了,自己就会了。
我说:很赞,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熟能生巧,就掌握更多。还有呢?
孩子说:还有就是和同学多交流难题,解题方法。
我说:真的很棒,寻找同学支持。
我说:你看,在高中的生活中,考高分是目标。你是向着目标,并能认真、有方法、不放弃,然后达到了目标,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啊!带着这些资源,面对新的环境,相信你依然可以成就自己。
孩子说:我们学校很严,军事化管理,可能还不能有太多的课余时间。
我开心地听到:原来他讲“我的学校”是指高中的学校,现在讲“我们学校”,指的是大学。从心底里,他已经认同自己是个大学生了。
五
不喜欢专业,放弃大学,选择复读,这是一个貌似很充足的理由,其实,背后是对新生活的小小恐惧,希望在高中熟悉的环境里,熟悉的生活方式里,再躲一年。
孩子离开校园的时候,妈妈已经带着他向大学的城市出发。
希望勇敢迈出第一步,拥抱无数可能。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事155天,坚持锻炼1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