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想去参加上午的读书会的,可是群课程表提示,今天上午有一堂心理测量课的复训。于是上课战胜了去读书,我顶着小雨兴冲冲赶去,迎接我的却是空无一人的教室。原来,是我没注意群通知,今天的课改到了下周。
此时的雨比刚来的时候大了,时而像断了线的珍珠,时而又像被线拉成的网,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纷纷打起了伞,美丽的伞花把雨中的校园点缀的清新和宁静。虽然白来一趟,却因了这场雨心情也清新快乐起来。我撑着伞走进雨幕,有清凉凉的雨丝扑到脸上,胳膊上。不冷,很舒服。
街道上行人不多,三三两两形色匆匆,街道两旁被雨打落的槐花,失去了往日被微风吹拂下的洋洋洒洒,此时东一堆西一堆的躺在花池边,还有大槐树的脚下。
漫步雨中,可以自诩是孤独的智者。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怡然自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缺陷,现在,我突然发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意成长,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态度。
今天的读书会虽然没有参加,但对此次读书的内容我是已经做了功课的。《孤独六讲》是蒋勋先生的一部力作。在微信读书,微信听书两个公众号中都可以看到和听到。我就是通过微信听书把这本书读完的。可惜很遗憾,没能在读书会上面对面听大咖诠释他心中的孤独六讲,还有每个人针对孤独的各抒己见。
既然如此就再听一遍蒋勋自己对《孤独六讲》的诠释。扣上耳机,世界就是你的。这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在蒋老儒雅,磁性的嗓音里娓娓道来。
但《孤独六讲》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作者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或许,行在雨中的我,此时在别人看来,我是孤独的吧。可是他们却永远体会不到此刻我内心的丰盈。
有书友读书后,在群里反馈自己读《孤独六讲》的感受。她说:“我觉得,当一个人真正的有了孤独感,意味着个人意志品质的成熟。更多的关注自己内心,不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外在。好好的跟自己独处,相信自己相信的,选择自己需要的。要是有些信仰修逍遥道也好,罗汉道也好,这都是孤独”。
完成孤独,或是孤独圆满的人,大概就是熟透了的人吧。书中还有一个观点: 孤独=出走,不自觉想起了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回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