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说红颜祸水、美色误国。可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给男人好色找的借口,只要是自己因贪恋美色而误了国事就把责任都推给女人。这种行为怎能是一国之君所作之事,简直可耻!
01
杨贵妃马嵬坡自缢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认为就是杨国忠引起的这场祸乱,并连带着觉得杨贵妃是个祸乱朝纲的红颜祸水也要求一起处死。
然唐玄宗认为杨国忠引起国难确实该诛,但贵妃无罪,想着杀了杨国忠劝慰士兵就可以了。但士兵们叫嚷着“处死杨贵妃!处死杨贵妃!”唐玄宗见这架势不处死杨贵妃的话恐怕自身难保,无奈之下只得接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赐死杨贵妃于佛堂下。
听说,唐玄宗晚之后还去倔了杨贵妃的墓,却不见尸体只见香囊,之后唐玄宗的晚年生活可谓是极其凄惨,整日看着杨贵妃的画像。不过这也是他活该。
02
赵氏姐妹出生在江南水乡姑苏,母亲是江都王的孙女姑苏郡主,和情郎冯万金生下了赵氏姐妹。刚生时,父母不想养她们,就把她们抛弃,三天之后发现这两姐妹竟然没死还微笑着看着他们,于是又抱回来养大。
年纪稍长后,被送入阳阿公主家作侍女,学习歌舞。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成帝将赵飞燕带回宫,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后来听说她还有一个妹妹赵合德,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妩媚,连赵飞燕也自愧不如,便下令招入宫中,从此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成帝固宠赵氏姐妹,对其它妃嫔不屑一顾。
剧史书记载,赵氏姐妹受宠于后宫,赵飞燕相传可以掌上起舞,赵合德被成帝唤作温柔乡,成帝终日与姐妹二人在宫中嬉戏,不理朝政,甚至到最后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而《汉书·刘向传》中也写明了刘向写此书的动机是因为目睹了当时皇帝沉溺于后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还是再说美色误国。
03
褒姒,褒国人。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褒姒因是褒国人,姒姓,故称褒姒。周幽王三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于是献出美女褒姒乞求投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非常宠爱。
据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这就有了烽火戏诸侯的讽刺故事。
后来诸侯们不再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但烽火戏诸侯一事仍有疑点:
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故事有所偏差。清华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清华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曾有过质疑,认为《史记》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清华简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从而部分推翻《史记》的记载。
04
历史上对红颜的评价
《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刘向《列女传》:“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胡曾《咏史诗·褒城》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大诗人白居易在《古冢狐》中把狐妖形象与妲己联系在一起,他写道“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他把狐妖与狐媚的美女作比较,用来告诫世人美色害人害国不浅。
唐代大诗人李白词条在其诗作《雪谗诗送友人》中写道“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 温柔乡是英雄冢 ”出自马君武的《哀沈阳》
全诗:“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诗原本是九一八事变讽刺张学良退缩关内的,但众人似乎对“温柔乡是英雄冢”的印象更加深刻一点。
中国传统社会与儒家向来有轻视女子的观点,《左传》有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即是儒家在论述时最早把政权兴亡归罪于女子。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对红颜的看法都很负面,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男人不成事都是因为你们女人长得太漂亮了!这些男人的脑子一定都是水或者精虫,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错都归结于红颜祸水呢?更多的是那些所谓的国君英雄胸有大志却定力不足,却一股脑的把责任推给女人。恕我直言这些昏聩之人愧为一国之君,更不配做英雄。
备注:信息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