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结婚18年了,婆婆家的房子跟我刚嫁进来时已有天壤之别。
第一次到婆婆家时还没有结婚,我还是个大学生,当时的老公也是。院子就是个普通农家的院子,土院,打扫得挺干净。房子是几间半砖半坯的旧房,地面是陈旧的砖地,泛着潮湿。屋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家电,衣柜、沙发、铁管床都是旧的。桌面、床铺倒是整洁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
我自己虽然家在县城,确实生长在农村姥姥家,对于老公家的房子没有什么挑剔,更多的是好奇,好奇老公的生长环境,好奇跟老公相关的一切。
结婚后,我们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婆婆家住几天。我们结婚那年的春节,回到婆婆家,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家里的家具也还是那些家具,只是床上多了两床新被褥。
结婚之后的几年,过年回去房子都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小叔子也结了婚,只有两个卧室的房子怎么住三家?公婆琢磨之后,决定他们老两口挤在西头的半间小房里,和呛人的暖气炉还有杂物凑合几天。于是又这样过了两年。
2011年,婆婆家要翻盖房子了。那年的五一,我们回到婆婆家,旧房子已经拆成一片瓦砾,公婆和来帮忙的三叔挤在一间小房里,做饭、吃饭、睡觉都在那个小房子里,拥挤、憋闷还杂乱。公公和婆婆都累得黑瘦,看着让人心疼。
再回去,房子已经盖好住了进去。房子高大宽敞,房高比邻居高出了将近一米,瓷砖贴面,宽大的玻璃窗,房前还有一米宽的廊檐。房间是明三间半,暗五间半。中间是宽敞明亮的大客厅,足有60来平米,宽敞得可以当舞厅,而且空荡荡的没摆什么家具,非常适合孩子们跑来跑去。客厅两头各开了两个门,是四个卧室。最西头的阳面卧室连着厨房的锅灶,是个砖炕,炕洞里烟道通过,冬天有舒服的热炕头。我们住东头阳面的卧室,小叔子一家的卧室在西头的阴面,有半截的墙半截的玻璃隔断和公婆的卧室隔开。还有一个卧室放些杂物,预备来人时可以当客房。
新房盖好了,后来院子里也用彩钢瓦盖起来车棚,车和杂物也不怕日晒雨淋了。相比刚结婚时的旧房子,现在的房子真是殿堂级的享受。不过这房子一砖一瓦都是公婆的辛苦汗水建造,大部分时间也只住公婆两人。我们还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回去,小院只有在那几天充满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