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母亲突然从老家来学校看我,我欣喜的收好书准备出去。到了校门时看见她一个人提着一大包东西,有棉被,还有些厚衣服,就站在那个人群过的路口,闲的特别笨重。我连忙走过去接过东西,带着刚下车的她去吃早饭。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说什么话,想问问她家里好不好啊,有没有什么事,可是一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匆匆吃点面后,母亲说带我去转转,再添点衣服。我们俩走在街上时不时的聊几句,母亲说家里的公路已经修到了门口,以后交通会很方便。我告诉她我们昨天晚上做的试卷特别难……
走到一半的时候看见了一家店,走进去里面的衣服都很时髦,母亲摸了几件外套,“这件有点花哨”“这件呢,不行啊,太大了,”“这个,你来试试吧”,就这样东挑西选,拿了件蓝色毛衣搭白色褂的衣服让我去试,我进试衣间的时候看见她在一件粉色带毛的大衣边站着,抿了抿嘴,不说话。
因为店里人很多,我换好了却找不到她。当我走出试衣间到外面的时候,看到她还在打量着那件衣服。我走上前去,旁边的销售员说,
“喜欢吗,大姐,给自己买件吧。”
“这个,要打折吗?”
“要的,打8折,共643元。”
母亲听到这个数字,连忙把手缩了回去,
“哦,不用了,我再看看。”
我看到母亲的脸没有了进来时的笑容,母亲看到我走过来,拉了拉衣服说很上身,就买了吧。其实,我也很喜欢,穿着特别暖和。
去结账的时候,母亲悄悄的看了衣服的标价,却跟我说她想先去上个厕所,让我等等。于是,我一个人在那店里坐着。过了几分钟,母亲还是没有露面。我顺着母亲的足迹去找她。
透过灯光,我看到她一个人在里面站着,拿着钱包,一张,一张的拿出来数,我顿时眼睛一热,当时特别想推门进去说不用买了。或许是听到脚步声,母亲开门出来,看到我很惊讶,就像什么事情怕被发现一样。拉着我就说快点买完她还要赶回家去。
销售员拿着计算器,打字的声音特别刺耳,
“您好,阿姨,衣服,裤子打完折一共680。您是微信还是现金?”
母亲犹豫了一下,问,
“还可以再打一点折吗?第一次来你们家买衣服,又不是买一件,再便宜点吧。”
那位年轻的销售员,从刚开始的热情转为了一点点的不耐烦,
“不好意思,我们店就打这个折,不能少了”
母亲还是慢吞吞的,再摸了摸那件衣服,看着我,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哎呀,再少点吧,下次还要来买衣服就再降点吧,妹子,我女儿很喜欢我也觉得很不错”,
那店员的语气和声贝明显的由高转向低,“好吧好吧,就当今天亏本买卖,拿去吧。”
母亲连声说谢谢。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在旁边像个看笑话的人一样。要是在以前我会认为砍价很正常,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人家打了多少折就开多少钱。可是啊,我现在才觉得那些都是表象。我像是新懂得了一个新知识一样,心里五味杂陈。
我的母亲,平凡到了极点,就算在人群中也是一眼发现不了的。可就是这样的她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安全感。从小到大写的作文全都是关于母爱,但我从未真正去感受母爱,如今,我渐渐体会到她的不容易。
同学间经常讨论自己的梦想,自己学习努力的动力,大多都是谈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想在哪儿安家。每每问及我时,总是含糊其辞,泛泛而谈。几句“我不清楚”“还没考虑”抑或是“没什么动力”就混了过去,我总是逃避着这些问题,认为都是些庸俗的想法。其实,真正懦弱的是自己,连未来也不敢想,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因为自己没有梦想而痛哭流涕,靠着自己的父亲哭诉,转而问她的父亲的梦想时,她的父亲说,
“我没什么远大的梦想,我不期待你们以后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你们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
听到这段话,德善哭的更厉害。我也被情节带动的更离谱,自己抱着抽纸盒哭。
感动其实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细节。可能是父母对你信任的眼神,可能是父母放你怀里的揉皱的钱,也可能是大冬天里给你织的毛衣,或者是给你买衣服时的果断给自己买时却是犹豫……
我突然发现,我一直想要找寻的所谓动力其实很简单,以后给我的母亲买衣服时不会左思右想,不会讨价还价。我想给我的父母更好的生活,正如他们现在努力给我创造的生活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