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去冒险追逐希望。
在路上,挣脱束缚返璞归真。
在路上,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路上,出走自然是为了回归现实。
车内,音乐流淌,小侯同学在倾泄而下的音乐中畅游,陶醉地边学边唱朴树的《平凡之路》,一家人沉浸在音乐中,无人说话,静静地享受着彼此的陪伴。
公路上,白色的交通标志线,单调,整齐,有一种秩序之美,公路仿佛一块厚重的地毯,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其不断地往后扯,白色的交通标线消失在车轮下。窗外,风景变换,急速地倒退。汽车飞速驰骋,喜欢一直在路上的速度感。
公路如同顽皮小孩在地球上的涂鸦,信手一挥,盘叠交错的公路跃然于大地之上。特别喜欢零车流的时刻,目之所及,笔直公路上异常单调的白色交通标线,无限地延伸向远方,荒凉之感,油然而生。路越伸越远,越伸越窄,仿佛已到路的尽头。
近乎,消失于地平线,灰色公路与蓝色天空交接,远山矗立在天际的边缘,浮动的白云模糊泾渭分明的交接线,仿佛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汽车在尽头一跃,飞跃到白云铺就的蓝天之路上纵横驰骋。
畅通无阻的前方,有着诗意和远方,当下萌生只要一直开下去,就会有不一样人生的冒险冲动。远方的希望在召唤,未来的不可预测,激发心底的蠢蠢欲动。
每次,看到公路上奔驰的车,铁轨上穿梭而过的动车,滑过天空的飞机,只一眼,心就随之远去。我想,身体里定是住着一颗吉普赛人的灵魂,无数次的沸腾,想要去探索远方的未知,按捺不住一颗想要流浪的心。信仰未来充满希望,着迷探险的刺激,而对于在路上,情有独钟。
不过,我认怂,路途中有惊喜,更有惊险。空有一颗想要流浪的心,却没有飞翔的翅膀,只能在想像中用文字来聊以自慰。
于我,并非异国他乡的遥远,只需在路上,心灵需要这份自由自在。
现实碾压下,活成一颗不精致的螺丝钉,恍惚间,是生活这部大型机器中万千提线木偶之一。当汽车启动向前,工作,家庭,责任等捆绑心灵自由的绳索,会随着迅速前进的惯性而断裂。沿途风景带来的新鲜感,抵消倦怠,有一种挣脱日常束缚的快感。
疾驰在路上,将那个在生活中日渐麻木的自己关在过去的时光里,暂时切断一切绑缚手脚的责任,褪去身份的外衣,仅仅作为一个生命体,怀着一片赤子之心,行走于天地间。
距离提供了理智的视角,回观生活,爱与慈悲才是生命的主题,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返璞归真之下仿若新生,只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下午,汽车在蜿蜒的山路里穿行,山路十八弯,每一道弯过后,皆是一片豁然开朗。
山风夹裹着大山的阴凉之气袭来,山涧的溪流哗啦啦地流着,山林里鸟儿啼鸣声忽远忽近,山顶上浮云飘过,山脚下三三两两的人家聚居,一派自然和谐。
闯入这里,时间凝滞,变得悠长,偷得浮生半日闲。
田间,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田埂上,四五只鸡在散步,时而低头啄食,时而抬头观望着。田里的水流向低处,哗啦啦地奏响着午后的琴弦,我坐在偷来的自然美景里享受着沉静地时光,感受着自然的呼吸,倾听着自然的吟吟细语。
路旁,一只小狗停下来,朝我好奇地望了望。不一会儿,一位老人用方言询问,我在干吗?露出纯朴的笑容。再过一会儿,羊群过来了,脖间的铃当叮叮当当地响,见我望着它们,又躲进草丛中去了。
远处,高山上的大风车异常醒目,架在蓝天与高山之间,山顶风云变幻迅速,云团一会儿慢慢地覆盖了风车,一会儿又慢地消散,风车在气流的作用下,自动旋转着,若隐若现。
半日的闲散,是从时间线里截取的,将其拉长,时间变得有质感,每一秒都有着生命力,缓解了日常快节奏的紧绷,一松一弛,对于精神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上周,看了电影《荒野生存》,主角克里斯托弗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谎言之中,自我破碎,于是,从亚特兰大私立名校艾莫里毕业开始,放弃社会中的一切,回归自然,去阿拉斯加寻找自我。
一个人的旅途中,遇到过类似父母的简,遇到过真实的朋友韦恩,遇到过如大自然般质朴的女孩特雷西,遇到过类似祖父的荣。他们带来的亲情、友情、爱情,没能留住克里斯托弗,走向阿拉斯加荒野,追寻自我的脚步。
在荒野生存的日子里,受到大自然的洗礼,克里斯托弗绝对的自由、绝对的真实,绝对的自我, 当他读到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家庭幸福》中的话:
“如今终于追寻到幸福所在,归因于田园,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舟书海,畅游天地,邻里坊间,其乐融融,这就是我理想的幸福,而最重要的是有你为伴,或许还有孩子,若得如此,夫复何求?”
而准备回归之时,却再也没能回来。故事的结局有些悲伤。
佩服主角超级流浪者克里斯托弗有勇气,他不仅仅有一颗流浪的心,更有起飞的双翼。
SO,出走自然是为了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