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学习正比例意义的基础,有整体结构的把握,再结合课前预习,学生对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呼之欲出,如何提高这节“反比例认识”课的效果,整合正反比例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辨别,在辨别中提升,是笔者今天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认识反比例的认识
延续正比例认识的三个数量:路程、时间、速度,先复习,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当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呢?
提问:正比例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反比例呢?
学生在讨论中得出: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第一个条件:符合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却越来越少),第二个条件:当速度与对应时间对应的乘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第二个环节:比较正反比例异同
相同点: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不同点:正比例是比值一定,而反比例是乘积一定。
第三个环节:辨析
(1) 出示:一个加数与另一个加数,它们的和一定,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关系?
最初不少学生认为是反比例,我有些疑惑,难道学生对反比例意义认识不到位,还是刚才讲解过程太快了?
小仪提出可以通过举例子来验证。比如和是7,一个加数是1,另一个是6……经过比较,学生意识到问题,都改变了想法,确认它们既不是正比例,也不是反比例关系。我追问:你们之前为什么说是反比例,怎么想的?
小彤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因为之前我们讨论反比例相关联的两个量时,说一个量变多,另一个就变少,和一定,那个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就变小,只考虑了这个因素,就没有再想关于积的问题。
大家都深表同意,我追问:除了相关联的两个量,符合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异口同声:乘积一定。
(2)分子,分母,分数值三个数量的对应正反比例关系?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所写的关系式后,我继续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涛指出:可以把分子,分母,分数值看成被除数,除数和商。因为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所以可以依次写出分子,分母和分数值的关系。
你还想到了什么?
小飞举手:比!前项、后项和比值!
思维敏捷迅速,刚回答完,就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3)圆的周长,直径和圆周率呢?也来试试。
学生很快写出了三个关系式,
正比例: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正比例: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一定)
反比例:圆周率×直径=圆的周长(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不做评判,看着孩子们,大家看着我的表情,感觉有异样,继续看三个关系式。
小成第一个发现问题:第三个关系式中圆的周长是一定的,圆周率也是一定的,可是直径却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关系是明显存在矛盾的。
小钱说出了实质:圆周率是不变的,他不会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圆周率和直径不是相关联的量,也就不好组成反比例。
同样的道理,圆的周长与圆周率也不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第四个环节:正反比例的图像
认识正比例关系后,我们还学习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呢?
小钱回答:是一条曲线。
思考:为什么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的图像却是一条曲线呢?
沉默以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雨:因为正比例是比值一定,而反比例是乘积一定,它们关系不相同,所以图像也不一样。
小钱:正比例是一个量越来越多,另一个量也越来越多,而反比例是一个量越来越多时,另一个量却越来越小,变化趋势不一样。
小芮:正比例关系中一个量越来越多,另一个量也越来越多,所以就随着直线逐渐向上,而反比例却是一个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另一量却越来越少,就不是逐渐往上的,就出现了弯曲。
小玫:正比例关系中,由于比值一定,也就是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是不变的,所以描出的点就在一条直线上,而反比例关系是乘积一定,不存在倍数关系。
……
一节课很快结束,但思考没有停歇,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每节课开始前,都可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要带领学生去向哪里?确定了目标后,接着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去向目标,可以有哪些途径?在途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障碍,这时候教师该做什么?多问问,多想想,或许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