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卫星
新学期的第一次研学旅行,首先去天安门广场观赏“祝福祖国”大花篮,然后参观故宫。一天的行程,时间虽说有些紧张,但是组织参观很顺利,学生们感想很多,收获也很多,老师们也比较有成就感。
说到研学旅行,其实好多人不太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让我们的研学旅行不再盲目,让我们带着问题和明确目的去旅行,让我们的行程变得丰富而更加有意义。
研学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第二课堂。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方式,研学旅行重在一个“学”字。
第一站天安门广场参观的时间不太长,在这里主要是组织师生拍照留念,重点还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祝福祖国”的大花篮,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眼球,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美丽的身影。当然也包含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敬仰和祝福,祝福我们伟大祖国永远昌盛、富强;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束了天安门广场的参观活动,我们来到了故宫。已经记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年曾经来过一次,已然很模糊了,反正这一次给我的记忆最深刻。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简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间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它是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人数越多,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1-2名老师负责,有一名故宫讲解员,组成一个临时团队,开始我们的故宫之行。跟随着故宫讲解员步伐,我们一点点的缓慢的行走在故宫里。不仅走的慢而且还很轻,生怕有哪一个不合适或者不礼貌的行为,玷污了这皇家圣地和我们的先人们。
故宫讲解员的素质和理论知识也是很高的,否则也不敢在皇宫里游来游去,每到一处,犹如闲庭信步般自如,讲解更是细致周全、声情并茂。我每到一处都是很认真的在听,不仅仅是在学习,长见识,也是对讲解员的一种尊重,对劳动付出的尊重。由此我也想到我们的学生们,如果每一次课都认真听,认真的学,这样尊重老师,尊重知识,怎么能学不会学不好呢?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其中除了能力和悟性等因素以外,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态度问题,态度决定高度,也决定我们的未来。
研学旅行虽说重在“学”,然而也应该重视“德”。我个人更看重一个人的德行修养。文化知识缺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弥补,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旦低下,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改变,或者改变不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可是道德品质低下的人,一旦给人不好的印象,似乎就很难再被别人认可,有可能一辈子贴着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标签,其实说白了就是“名声不好”,但是它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呀,一辈子背负着一个品种恶劣的坏名声,甚至有些时候让我们抬不起头来,内心也遭受痛苦的折磨。所以我认为,“学”的同时,也要重“德”。
一天的研学旅行,很快就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有许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部分老师和家长也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希望。气氛热烈欢快,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感情,同学友谊。
重要的是孩子们懂得了感恩,知道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家长的殷切期望,坚定了自己刻苦学习的决心,树立了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更加热爱祖国,也更加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