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终于开始看《追风筝的人》了。大学就听说过这本书,当时我还是个特立独行的女青年,觉得这种人人称赞的畅销书就是广告费投得多,坚持没看。
今天一打开,一口气看到第十一章,也是全书分界线。
前半部分看得太闹心了。从哈森帮阿米尔追风筝那刻开始,我揪起的心就没有放下来过。最后哈森被赶走,他的忠诚,他的敏感隐忍,他对阿米尔深重的爱,太让人心痛……眼泪实在无法控制就出来了。
昨天朋友圈被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那些不管认不认识、了没了解过她的人都在转发消息。我心中又是刚得知消息的惊讶又是意料之中的冷静,最后只是默然看着朋友圈。
我很早之前就看过钱钟书的《围城》,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看第二遍才逐渐感受到钱老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所以当我后来看杨绛的《我们仨》时,就很能理解一个女子面对生活能力如幼童般的丈夫,却仍是贤良淑德温婉体贴,那是对丈夫灵魂深处的理解和挚爱。她看得到他极致的好,也就能包容他极致的不足。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独女钱媛去世,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在茫茫人海的俗世中活到了105岁。
我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从容应对独自一人的世界?不是得过且过,不是为活而活,是坚定坚强、有意义有目的地生活。
我想大概就是,有人可想、有事可做——与丈夫爱女的幸福生活可以回忆,著书、整理丈夫书稿等与自己志趣相符的事情要去完成。所以,在外人看起来孤独无依的生活,在自己内心却是充实又富有价值的。
这种心态有几个女子能拥有?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郁郁寡欢,常常不知今身何身。我也不得不想很多事情。关于伴侣、兴趣、人生等等,说起来未免矫情,但我确实在想怎么生活才能不枉一生?才能在年老的时候不至于觉得回忆枯燥?
我想我今天找到了其中,也是最重要的答案。
我要在有限的生命做值得的事。工作是值得的事吗?当然,那是安身立命之本。在一个人还没有财务自由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社会的大规则。不过我今天更想记录下的是工作以外的那部分时间。
即,我希望我能够在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愿意为这件事闹心,愿意承担其中的痛苦,而最终我从中得到快乐和释然。
而这件事,我从懵懵懂懂可以记事起,从有了最大一笔零花钱开始,我就已经在不计结果不图回报地做了
——与书为友。
我想我今天终于彻底明白了一些东西,所幸并不晚。与君长相识,确是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