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放低姿态,把倾听孩子的倾诉当作一种愉悦,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希望父母关注和倾听自己说话的渴求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渴求当然也应当尽力去满足,并且在倾听孩子说话的同时,放低自己的姿态,不做指导者,给予孩子平等和尊重,这样更能使孩子感受到你是在乎和关心爱护他的这对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看过“知心姐姐”卢勤在她的《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就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
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很快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就讲得很快,慢慢地讲话就变得结结巴巴。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孩子讲话。
可见,父母学着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此外,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也只有放下姿态,倾听他们说话,父母才可能真正地了解其不听话背后真实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只会摇头、吐苦水:孩子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他怎么什么都不肯告诉我?然后抱怨孩子不懂事!
实际上,要想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他的内心世界,父母能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姿态来倾听。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这才能使孩子与父母更加亲近。我们作为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但却不曾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们父母都不了解孩子的想法,那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
要想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需要放下姿态,亲近孩子,倾听孩子,走进我们孩子的内心。
晨晨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老是调皮捣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头疼。晨晨的父母更是头疼。他们对晨晨总是各种训导,可是晨晨依旧是我行我素。
一天,晨晨的妈妈在收拾晨晨书桌的时,发现了他夹在书里的纸条,纸条上写着:爸爸妈妈从来都不听我说话,不了解我心里想什么,不关心我。晨晨妈妈突然意识到,孩子调皮捣蛋可能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心。于是,等晨晨放学后,妈妈专门找他谈话。“晨晨,来跟妈妈聊会儿天,好吗?”“你又要训斥我了吗?”“不是,这次,你说,我听真的?”
“真的。”
可是,说什么呢?
那就说说你为什么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的事情吧,还有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晨晨便很认真地对妈妈说起了自己在学校里如何调皮捣蛋,妈妈便问晨晨:“如果我们以后都能认真地听你说话、关心,还有为什么要如此,你是不是就不再调皮捣蛋了?”晨晨点了点头。每个不听话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只要做父母的放低姿态就一定能听得见。此外,对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而言,父母放低姿态来倾听孩子说话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喜欢跟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整天讲自己的心事,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父母应放低姿态学会倾听和孩子交流,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如果一个家长不懂得沟通,和孩子说的话越多,越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实际上,沟通的重点在听而不在说。如何放低姿态,让孩子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你听呢?一起来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做到以下几点:
(1)你是否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感受?
能(列举具体做法)
不能
当孩子叙述一件事情时,父母应该安静、专心地倾听,不要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某些想法和行为,但是必须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你会向孩子显示自己正在努力倾听吗?
会(列举具体做法)
不会
当孩子和我们讲话的时候,即使我们正在忙着做事情,也要将目光转向孩子,保持彼此目光的接触,并仔细地倾听,同时还要不断点头说“嗯…”“是的……”等来显示对他的注意。
(3)你会主动跟孩子说你的想法和看法吗?
会(举出具体做法)
不会
仅仅是倾听和理解还不够,父母要对孩子所说的话做出相应的回应,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4)你觉得“听”是一件值得学习的事情吗?
认同
不认同(说出理由)
其实在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别人讲话,尤其是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更是滔滔不绝。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呢?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够了解、管教
(5)你经常使用责骂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吗?
是(举个最激烈的例子)
不是
如果父母经常用责骂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用“懒得理你”来回敬。实际上,当孩子以这种方式对抗父母的时候,已经对父母失望了—与其沟通不良,干脆一切免谈。
我们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但未必能像大人期待的那样表达清晰,作为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在说话时,要用眼睛看着他,表现出你有兴趣听。当实在忙时,要和孩子说明,并约定好可以交流的时间。如果家长在某一重要原则上表示不同意孩子的看法,应告诉孩子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但是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应等孩子说完他要说的话后再评断。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要控制住火气,不妄下定论。
有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时渴了,一时又找不到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
做呢?
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这样的回答,心里多少有点儿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容地问:“宝贝,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满脸童真地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那个留给妈妈!
那一刻,母亲的心里欣慰极了,她在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在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庆幸。 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与人沟通,有些人听了前半句不听后半句就会产生误会。
所以我们家长家长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还能够让孩子把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谈话中去,相反如果我们家长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对谈话的兴趣也很容易就降低了。
我们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的脑子里也经常充满各种问题。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充满耐心的,如果孩子连问三个问题,一些父母往往就会不耐烦了,粗暴地打断孩子,不让孩子再问了。这种做法其实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
在家长在和孩子交谈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如家长一边忙自己的事情,一边听孩子说话;随意打断孩子说话;随意打断孩子的提问。这些行为都会让亲子沟通大打折扣。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走进孩子的世界,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地做到教育好孩子。否则,所谓的“教育”只能称为抚养。
耐心倾听是我们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渠道,是呵护孩子求知欲望好奇心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