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完美的完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有译1:“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 有译2:“忠诚正直、尊重事实的话往往不漂亮,不会令人非常满意;漂亮的字句、优美的修辞、悦耳的言谈往往都带有种种夸张而不足为信。因为自然是平淡而不华丽的。真正好的理论不必争论自然令人信服,能引出争论的事总有他的不完善处,精深博大往往很难兼顾:过于精研深究往往无力旁顾;一昧求广博,不分鱼龙兼收并蓄,往往难有真知灼见。智者不会刻意地积聚,以不积聚作为人性的圆满。不断地将德行施与众人,从而自身德行日益精深;无私地把一切贡献给民众,反而使自身日益充实。自然规律的特点是生长、养育万物而不恣害众生;智者的行为准则就是只施德行而不争功名。”
-- 另一种看法:其中,“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关键点在于“善”的解读,“善”古文意思有:
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动>喜欢;羡慕。《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
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善易能也。”
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在此应理解为:善于;擅长。
则“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可以理解为:能说善辩的、说得好听完美的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擅长、真正知道的;而能说善辩、说得好听完美的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擅长、真正知道的那个;。
因为:【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知道的,是无法言说的;
与下一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相吻合。
且与第一句:“信者不美,美者不信”也是可以相一致的:靠谱的往往看起来并不完美,而看起来完美的却往往并不靠谱。
因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连起来解释就是:
靠谱的往往看起来并不完美,而看起来完美的却往往并不靠谱;
能说善辩、说得好听完美的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擅长、真正知道的那个;
而真正知道的往往显得不是很博学、无所不知的样子,而显得很博学、无所不知的,往往是没有什么真正的深度、也不是真正知道的人。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给予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抢。
体现出的精神:相反的总是与之相随!
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而没有十全十美的,那才是真正完美!
-- “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