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个浪漫的男人,重情,所以经不起与陆小曼离别的苦,经常坐着飞机在北京上海间往来。陆小曼劝说,你别坐飞机,太危险,坐火车吧,省省钱也好,不会因为坐火车丢了面子。其实陆小曼哪里知道,徐志摩正是因为省钱才坐飞机,他实在穷的买不起火车票,而他在民航公司有朋友,经常送他免费机票。
那段时间,徐志摩依然在北平与上海间奔波忙碌,依然在经济的艰难与家事的窘迫中周折不断。
转眼便是1931年10月,徐志摩决定再回一趟南方,同样还是坐免费的飞机,不同的是这次离开前,他几乎见到了所有北平的朋友。
刘半农记得,徐志摩决定回南方以后,他曾邀请了几个朋友给徐志摩饯行,清谈一夕。
熊西弗记得,那是深秋,北风起了,徐志摩有天晚上到他家里。炉火边,两人畅谈了一番。那晚徐志摩对他说:“我也算经过了各种生活,但还没有体验过战场的生活呢,我想到战场杀敌,我恨不得战死沙场,今天的诗人战死沙场,恐怕是最好的归宿。”
许地山后来有一次跟张振铎说,那次徐志摩决定回南方之前,曾与他在前门遇见,巧的是那天梁思成,林徽因也在。许地山还记得徐志摩那天在前门,喧嚣的人群中,悠悠的带着点玩笑地说:“我要回南方一趟,说不定啊,永远不回北平了。”
那段时间,徐志摩还去拜访了凌叔华。在她那里,徐志摩看到凌叔华抄写自己的一篇游记。让徐志摩觉得奇怪的是,凌叔华在文章上写了开玩笑的一句话:“志摩先生千古!”徐志摩大异,说,“哪能千古了呢”。
在他走的前一天,徐志摩再次去梁家找梁思成和林徽因,只是夫妇不在。徐志摩苦等他们不回,于是留下便条,上书“定明早六时起飞,此去存亡未卜”。林徽因回来后看到了这句话,心中一阵烦闷,于是打了电话给徐志摩,他在电话那头对她说,“放心,我得留着生命做更伟大的事业呢!”
…………
与北京的朋友几乎全都打过招呼后,徐志摩动身南行。
1931年11月17日,他到了上海。却不料,他与陆小曼大吵了一场。还是为了陆小曼抽鸦片烟的事,徐志摩劝了陆小曼几句。不知为什么,陆小曼竟大发脾气,抓起烟枪就朝徐志摩掷去。徐志摩倒是躲避了过去,只是他的眼镜掉在了地上,碎了。
一切似乎都碎了,所有的希望与所有的期待。徐志摩没有说话,只是一转身出了门。那天晚上他没有回家去。
这位离家出走的丈夫,第二天下午便回了家。陆小曼写了一封言辞刻薄的信,放在桌前等着他看,陆小曼看到徐志摩在读她写的信,那张脸上悲痛交加。她正等着徐志摩的斥骂,结果他什么也没有说,提着箱子出了门,陆小曼看在眼里,却没有阻拦。她想,徐志摩总会回来的,每一次他都回来了。
但是陆小曼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有些后怕,徐志摩太平静。他没有骂她,也没有怨她,虽然陆小曼清楚,徐志摩是永远不会对她大声责骂的,但这一次,徐志摩的平静,仿佛在她心里凿了一个洞,让她空荡荡的,没有着落。他离开,她后悔了。怎么办?只有提笔写信去。
陆小曼那封道歉的信寄了出去,只是徐志摩没有收到。
1931年11月20日,《北京晨报》刊发了一条消息:
“京平北上机肇祸,昨在济南坠落,机身全焚,乘客司机均烧死,天雨雾大误触开山。
「济南十九日专电」十九日午后二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三十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本报记者亲往调查,见机身全焚毁,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机二人,全被烧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认。邮件被焚后,邮票灰仿佛可见,惨状不忍睹……”
乘客一人,是徐志摩。飞机失事。
就在这前一天早上,11月19日,徐志摩还给梁思成发去电报,说他20号要到北平了,嘱咐他下午三点找辆车去南苑机场接他。也就在那一天,张幼仪见到了徐志摩。张幼仪听他说他要立刻回北平了,一样是坐飞机走,张幼仪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着急离开,而且她总觉得坐飞机不好。她劝过徐志摩。当时,徐志摩笑着说,不用担心,不会有事的。
只是,到了20号,梁思成派去南苑机场接徐志摩的车,没有等到他。那天晚上张幼仪也接到了噩耗。
那天晚上,张幼仪与朋友打了几圈麻将,回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就在她刚刚入睡不久,他便被佣人叫醒,说是有位中国银行里供职的先生在楼下等她,有电报送来。张幼仪见了这位送信的先生,他说:“徐志摩搭乘的飞机,撞山坠毁了。”张幼仪在半梦半醒间,听了这个消息,竟一时没有反应,仿佛在做一个永远的梦。直到送信的先生说:“我去过陆小曼那里,她不敢去认领徐志摩的遗体,她不相信徐志摩遇难的消息是真的。”那一刻,是张幼仪此生最恨陆小曼的时候,陆小曼怎么可以不认徐志摩的遗体。
徐志摩的离开对他的朋友而言,简直就像是一场梦。那样一个活泼有朝气的人,昨天还在你的席间高谈阔论,怎么今天就这样安静的躺着,他们简直无法想象没有了徐志摩的朋友圈将会是怎样的光景。
那光景是惨淡的。新月因为失去了灵魂而终于黯淡,减灭了光辉。
林徽因与凌叔华,也因争存他生前的日记与书信而起的争执。据说林徽因借着胡适的帮助,从凌叔华那里得来了徐志摩的部分日记与书信。那些文字中有关于她与徐志摩的康桥旧事。从此她再也没有把这些文字示人。
朋友们都爱徐志摩,爱他的单纯与浪漫的理想。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他的理想与浪漫,带给世人一个关于自由,爱与美的信仰。他们写了很多文章了纪念这个单纯的诗人与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称颂他的人格与单纯。
这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几次放弃自己的学位,欧美间奔波,为情为信仰。他称泰戈尔为老爹,泰戈尔来华五城讲学,他全程陪护,只为瞻仰他的人格魅力。过于理想化和浪漫化的徐志摩,在回国后几次与文坛名人口舌论战,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成仿吾等等。他受邀主持《晨报副刊》,并亲手“制造”了近代文坛著名的“闲话事件”。
徐志摩走了,一生短暂而热烈。三十几岁,留几段感情给后人品咂,创一个文学流派,供世人瞻仰,但他的墓碑,却只题着“诗人徐志摩”。诗人是他理想与信仰的全部精髓所在,无需再多解释,短短五字,却最好的概括了他短暂而可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