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的秋天,天气特别好。
阳光很亮,风微凉。每天早晨醒来,沉浸在这种天气里,甚至都有点不可自拔。这样的天气,让我觉得烦恼都不见了,幸福感都爆棚。
我生活的节奏,也因为这样的天气,有了一些变化。
我开始每天提前一点点起床,然后做一点早餐。吃完早餐之后,骑自行车到公园门口,然后穿过公园去上班。
给我幸福感的是穿过公园的那段时间,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来来往往的一些人,有老年人,有小孩,还有一些晨练的人。在走过那段路的时候,我总觉得,生活越发地接地气,从小到老,似乎是一个轮回。
我看到那些年老的人坐在轮椅上,有时候眼神对视的刹那,感受到他们看到我,有种失落,也有种羡慕。
是啊,二十几岁,真好。
02
在他们眼神的失落中,其实我也有点害怕。那种害怕,其实是对时间的恐惧。有一天,我们都会一点点老去。人生最重要的是把握老去之前。
我开始在公园那条路上听音频课程,竟然也练出了听力的速度。
对听力速度的练习,其实是从看电视剧《乡村爱情》中学来的。之前在无聊的时候,看那部电视剧里的生活喜乐,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又觉得不忍心把自己的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种肥皂剧上。
机智如我,开始了倍速。那部电视剧,就在我2~3.8倍速中看完了。
一直以来,我都在追得到APP的一些音频。所以在公园的路上,我自然而然地开始带着耳机听。可惜,后来我计算过,公园的那条路只有五分钟,我根本听不完一个专栏的内容。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试了试1.5倍速,发现思维可以跟得上,甚至,后来开始尝试2倍速。
五分钟的路程,全身心地听音频,恰好听完一节。
03
除了听力的速度。我更想提一下阅读的速度。
之前,读过提升阅读速度类的书,练习了“Z”字形阅读法,速度提升了很多。读书的速度快了之后,我其实没有更多的踏实,恰恰相反,因为书是读不完的,在这种焦虑中,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
一本书,我为什么读?是不是值得我读。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我开始让自己做选择。选择,其实是对我自己精力的管理,以及注意力最好的安排。只读对自己最有用的书,只读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书。选书,反而成为了前期的过滤器。
也正是这个过滤器,作用远远大过了速度的提升。那么是不是之前阅读速度的提升,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呢?不是,之前虽然在书籍上没有过高的筛选,但是毕竟没读过的一行字,都是对速度的刻意练习。
当然,现在如果你知道了选书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在打开一本书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专栏中提到,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在使用自己的注意力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值得。
04
但是,还是在有一些时候会害怕,心悸。
在我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在我看到一部好的电影的时候,在我遇到一个优秀的人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所有的一切,都在展现着“完美”这个词的意思。我需要用特别大的力气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眼神空洞地面对那些“完美的人”。
这种过程之后,我开始问自己,怎么变得比现在好一点,在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
有时候也质疑自己,这么要强会不会特别累?但是后来看到孙晴悦在《二十几岁 没有十年》里的一句话,她说:“不强,是不是更累?”
不仅如此,那些我们眼中的“完美的人”要有多努力,才能让我们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有我想要的生活,比如有一间明亮的房子,舒适的布艺沙发,我希望我现在的努力可以配得上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不做蠢事,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