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吸引力法则,如果你在寻找生活的无限可能,你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关注我。
这是郦君少的第5篇原创
学习‖9月书单
说是9月书单,其实是自己对8月读书的一个总结。8月初曾豪情壮志地计划要一天读一本书,结果月底一盘点发现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列出几本值得再读的书,方便自己回顾,同时分享——与你!
1.《异类》
坦白说,我刚看到这书名就毫无阅读的欲望,它让我联想到外星变种之类的画面。然而这本书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阅读视野,吊起了我的胃口,到底是什么书这么牛逼,这么多文章里都出现。于是我就去看了,从翻第一页开始,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中有大量对成功人士的成长案例分析,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心灵鸡汤书,它并未突出这些人有多聪明,而是告诉你,他们得益于一些隐蔽的优势或者是难得的时机。比如说,加拿大职业冰球队队员的生日大多集中在1~3月,“天才组”小提琴演奏者练琴时间达到10000小时,亚洲人特别精通数学和农耕文化以及语言有关,富裕家庭孩子与贫困家庭孩子的成绩差距是在假期中花的阅读时间拉开的(即非在校时间的课外阅读量),硅谷的传奇人物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埃里克•施密特全都出生在1955年等等。看完书后的我是震惊的,同时也是狂喜的,根据一万小时定理,只要我愿意在某一领域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也有可能成为“天才”。更让人兴奋的是,我此时身处一个美妙的充满机遇的互联网时代,谁知道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呢?同时我也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阅读,每天让自己的大脑学习一点点知识,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2.《腾讯传1998-2016》
我是一个传记阅读爱好者,一般接触到的都是人物传记,看到这本书标题的第一眼,我就无比的好奇,企业竟然也能立传?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手法为一个企业作传呢?前言的标题是“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作者以互联网的视角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的崛起,文字酣畅淋漓,阅读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作为一个80后,本书还勾起了我的很多与这只胖企鹅的回忆,比如可以用来装B的QQ秀、人人偷菜时代的QQ农场、每天会送欢乐豆的QQ斗地主,以及和360闹得轰轰烈烈的“3Q”大战。该书还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书中透露了不少有意思的信息。94年后,我国出现了一些和信息化革命有关的工具和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惠多网。当时惠多网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有站点,深圳站站长是腾讯的马化腾、北京站站长是小米的雷军、宁波站的站长是网易的丁磊,而杭州站站长是马云。所以啊,这些著名的互联网人其实很早都已经相互知道对方了。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成功也印证了《异类》中关于成功与时机的精彩论述。读完书后,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我成为了马化腾的迷妹,这个喜欢拿着望远镜探索星空的人真的是处处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本书作者还有一本《腾讯是怎么长大的》,可以作为补充阅读哦。
3.《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作者陈立飞,英文名spenser。这个人自称“香港第一自媒体”,口气很狂妄,但是我超佩服他。spenser原来是宁波一所重点高中的英语教师,工作五年后,他毅然决然地辞职、卖掉装修好的房子,以四十万的代价赴香港读金融。2014年他在香港读书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至今不到3年时间,原创248篇文章,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公号大V,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只是兼职公众号写作,在香港的短短几年时间拥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和金融保险业务。本书写了他自己在宁波和香港的双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没有无聊的励志和温情的鸡汤,只有满满的真诚和真实。感谢Spenser,让我三十不立的焦虑得到了释放的出口,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不对自己下狠手,这个城市就会对你下狠手”,所以还有时间抱怨生活太苦工作太累的我真的该好好反思。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万小时可以浪费?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郦君少的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