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夏”字,商务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以及朝代名及姓氏。这是现时权威的解释。但若追根溯源,方知这个“夏”并不这么简单,来头还真是不小。夏字最早出现于金文,更早的甲骨文中并没有发现有夏字。篆文中夏的字形很复杂,乃是一个大大的头或者脸居于上部,中间双手叉腰,下部一条腿叠翘于另一腿上,仿佛一个人摆出的很有些得意洋洋的模样。《说文解字》解释为:中国之人,于季节并无半点干系。《说文》中的中国指的应是中原,而中原之说,始于夏禹治水建立夏朝,夏朝的“夏”就是中国之人之意。这个中国之人那个大大的头脸倒是与国人好面子的脾性暗合。而《尔雅·训诂》中说:夏,大也。西汉扬雄所著之《方言》中提到彼时“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后世一直沿至今日称大的楼宇为厦,应是从此而来。
至于当下“夏”所表季节之意始于何时,流沙河先生谓之始于金文,就是说最早这个夏字,就有季节之意,根据为他所举金文中“夏”字的左中部有一个圆圈中有一点,金文中的春字的下部也有同样一个符号,两者互证,此为日,且从日而为指季节。此为一说。但也另有一版本的金文的夏字却没有这个符号。此一脉中认为,夏有季节之意也有两说,一说于本意无关,只是假借。还有一说以为,一年中的这第二季,乃养万物,长万物的时节,取其博大宏阔,称为夏,此说则是根据《尔雅·训诂》中的“夏”意引申而来,似乎更有道理。
关于夏这个季节,每每想到,且心有所动的是一个词——生如夏花。
最早知道它是当年听到歌手朴树的那首同名歌曲,觉得这个词妙不可言,一直以为朴树首创,深感朴树才华。后方知始作俑者乃大诗人泰戈尔,出自其《飞鸟集》里的《花葬》。原句为: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因自身孤陋寡闻而羞愧之余,却还是喜欢朴树对“生如夏花”的演绎: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一直把这理解为一种人生的方式,短暂而炫目,相对于另一种冗长的,温吞水一样不温不火的人生,更让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