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授模型存有诟病,单纯的知识教授无法达成更为有效的学习,而后面推出了构建主义的学习方式,倡导参与性学习。阅读《剑桥科学学习手册》的第六章之后,今天向聊聊认知学徒制的模型,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尝试借用:
1.传统学徒制的概念
提到学徒制往往我们能想到一些手艺人,言传身教带徒弟,边带着干活边传授关隘,学徒制就是这样在实际行动中,师傅带领徒弟学会技能的过程。
2.认知学徒制的概念
认知学徒制,属于传统学徒制的蔓延,泛化,学徒要学的内容面向了认知方面的知识,范围上远大于单纯的技能门路,另一方面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在于可能面向的知识属于抽象。诸如,传统学徒制,面点师与徒弟;认知学徒制,高等数学老师及其学生。
3.认知学徒制的构建
通过对传统学徒制的总结,以及现代教学环境、工具的应用,认知学徒制面向四个维度:
维度一:认知学徒制的知识分类
首先,认知学徒制面向领域知识方面,包括其概念、事实和程序;
其次,认知学徒制的目标,需要面向对应的行动、学习方面的能力;
第三,验证认知学徒制的行动质量,需要控制流程的策略;
其次,不断新增的知识,需要架构出学习的策略;
维度二:认知学徒制的达成方法
如何让认知学徒成为对应知识领域的专家,达成的方法可以遵循一些步骤:
步骤一:学生/学习者能够看到明确的示范;
步骤二:当开始学习时,能够得到必要的辅导;
步骤三:学习过程前期,有脚手架的辅佐,令学习这件事面向更明确的框架并受到协助;
步骤四:讲述的过程,通过讲演,去让知识为我所用,我说所思所想;
步骤五:对比目标,反思行动的表现,复盘和推演升级的过程;
步骤六:经过前面的步骤,向前探索,思考更多新生的问题。
总结来说,就是有榜样或演示,能得到必要的帮助,通过讲述、输出,以及复盘修正,最终追求认知学徒制最终的结果:令学习者成为对应的领域专家。
维度三:认知学徒制的学习策略
如何让学习更进一步,获得更深的结果,这里书籍中提及的三种攻略:
第一,增加学习到知识的复杂性,过程是逐渐增加,需要带有意义(没有相关意义的可以果断隔离开,不耗费有限的时间);
第二,增加学习到知识的多样性,这里多样只是放置多种位置可以使用,即我们的知识进行抽象、迁移;
第三,整体与局部的观察能力,搞局部之前先弄清整体的概念抽象化;
维度四:认知学徒制的交流学习
交流方面是社会学擅长解释的问题,面对认知方面的学徒制,如何进行交流、合作,本书总结了几种方式:
方式一:情景化学习,即把知识放到场景(应用场景)中去,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诸如网络、虚拟方面,构建在线的场景;
方式二:实践共同体,即共同通过参与实践,明确自己的角色,有意风险,看重合作中的尊重,形成的认知学徒制下的多人参与实践;
方式三:学习共同体,属于在实践共同体上升级演变出的,学习者自发接受集体的文化,通过分工或独立方式最终进行认知知识方面的学习与合作交流,倡导更多创新。
方式四:通过社会关联,更多是希望能够让学习者获得学习的动机,涌现出对领域知识,认知知识方面的学习欲求;
综上,认知学徒制可以称为面向领域知识的创新学徒制,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模拟构建出传统学徒制所需要的场景、师傅的辅助教导,同时通过科学的学习逻辑次序,先进行知识内容的确定,又演示到学习者自行行动,直至合作学习、复述修正、复盘推演,达到有效学习,走向专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