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4-6月)的阅读主题是:“中医类”。
以下是2017年第二季度的读书笔记,MARK~
第 一 本:《舌诊》
作 者: 罗大伦
推荐指数:四星半
读后感:简单入门小手册,伸伸舌头就能基本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去相亲,看啥?看对象舌头啊,决定你日后的生活是喜是悲;
身体不适,看啥?看自己舌头啊,它会告诉你,你是气虚呢?血虚呢?淤血呢?湿气重呢?
平心而论,我看完以后,简直有想写遗嘱的冲动,一身病,有种治不好的感觉(淡淡的忧桑)
第 二 本:《医本正经》(懒兔子系列)
作 者: 懒兔子
推荐指数:四星半
读后感:家庭常见病手册,可作为家中常备,时不时拿出来翻看。
感冒,咳嗽,发烧,牙痛,胃痛,妇科疾病,小儿常见病等。比较齐全,解决方法简单,道理浅显,通俗易懂。夹着各种搞笑小漫画,揭开中医那层玄乎的面纱,让中医变得特别可爱。
这两本书,属于基础入门又简明实用的中医类书籍。但今天,我想聊却不是仅仅这两本书,它们只是我要抛砖引玉的重要引子。
这3个月,我只有一个感慨,一入中医门深似海,从此其他是路人。
带着一腔的热情扎入中医的深渊,我从信心满满到焦虑害怕;从一心想治疗别人,到最终的自我救赎。像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也像一眨眼那么短。从心而生,重新开始。
打小身体素质就差,还不爱吃东西,又瘦又小还老生病。记忆里,是大大小小的药瓶,粗粗细细的针筒,酸苦涩辣的药味。老妈说我小时候可乖了,打针从来不哭,吃药从来不需要哄。体弱多病是我的帽子,抗生素是流淌在我血液里必不可少的要素。跌跌撞撞走到现在,我都佩服我自己。
中医,在我心里,玄的跟神似的,总觉我等凡人定看不懂,听不懂,学不会。在无意中看了上面两本书后,胸中多了不少底气,迫切的拿着各种方法对自己试,抓着别人来看对照,对号入座了N种疾病,尝试各种方法。慌乱常常是因为不懂,焦虑常常是源自心不安。在遭遇自己内分泌再次失调,儿子反复发烧,用尽手法却收效甚微以后,内心翻腾的那一团乱麻,终于被我找出了那个初衷。
中医,到底要学的中心是什么?
推拿?穴位?经络?艾灸?拔罐?五行?抑或是望闻问切?舌诊?人体反射区?
晕吗?晕就对了~中医仿佛没有开头,也不会有结束。
因为,中医,正如一个圆。最该要学的,是修心。最重要的是,用中医的思维来生活和处事。
中医把情志大体分七个方面,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分别和我们的五脏、五行息息相关。
我们的喜主宰的是心,它在五行中属火,所以喜悦的心情就像一团火一样,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向外的这样一种辐射。怒在五脏中属肝,在五行中属木。忧和思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有雷同但也有差异,在五脏中属脾,在五行中属土。悲在五脏中属肺,在五行中属金。恐和惊在五脏中属肾,在五行中属水。我们经常说七情六欲,七情就是指这,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有制约也有互相促进,互相有征伐也有互相抵触,无论是哪一种情绪,过尤则不及,这是一个必然的。
我们知道喜极则生悲,悲极则生思,必然会伤到我们正常的运转状态。
——中医情绪管理
所以喜乐随心,悲伤由心,焦虑伤心。
我拿着学到的皮毛,却带着焦虑的心,一心想着要治病,殊不知,源头已病,药石不灵。
我不再看到中医公众号就加关注,也不再看到中医的文章就收藏(根本来不及看),也不会东看一点,西学一把,心猿意马。
我拿着中医书,让心安静,慢慢看,慢慢学,慢慢用。
守好心,保护好脾胃,良好的作息。要坚信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治愈能力。
终极思想:我学中医,要学的,是用最坦然的心境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