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按作者村上春树的说法,“当作以跑步为基轴的一种‘回忆录’来阅读”。
村上春树决定以写小说为生时已33岁,之前他与同时代的日本青年一样,接受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甚至与太太一道创业有自家的生意,但忽然觉得自己不再年轻,需要一心一意做自己擅长并喜爱的事—写作。
从那一天起,他的生活便目标纯粹地进行着,每天付出一定量,每段进步一点点,直至今天已进入古稀之年,仍就笔耕不辍,跑不停步。
村上春树在他的书中表示,他个人的性格“不太以独处为苦”,“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另外村上春树认为,对于像他一样的小说家最重要的资质不是才华,而是集中力和耐力。以作家生活势必每天静止工作为主,而自己又是个不运动即容易长肉的人,另外小说家除了需要思维活泛,不断动脑外,通过肢体运动增强意志训练记忆也很重要,而跑步是他最适合并喜好的运动。
就这样村上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写作加跑步生涯,每天定时定量的晨跑,每日必须完成的练笔。从普通锻炼的人群中逐步进入到专业长跑之列,半程、全程马拉松,甚至超长百公里马拉松,铁人三项都逐一涉足;同时多部作品书籍也陆续出版发行,特别是影响范围不仅仅在日本及亚洲,因村上春树的英语翻译才能,他的欧美译制文学也不乏精品。
“对长跑选手而言,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写作。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 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 ”(选自《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将自己的写作人生设计成一场马拉松,中间经历任何煎熬和兴奋都是司空见惯,因此当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公布时,他没有太多激动,而每一次落选也没有阻止他继续写作的进程,因为他早已在这漫长的奋进中享受着各种收获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