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学南怀瑾杂述儒家的“仁”“
仁”,绝对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出现了100多次。孔子对于“仁”的解释根据询问“仁”人的个性情况,“因材施教”,给出不同的答复。在《论语》中六人八次问“仁”,内涵各异。比如:樊迟问仁时的“仁者,爱人”的说法;颜渊问仁时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说法;仲弓问仁时的“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时又说:“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等等。
“仁”,甲骨文没有这个字,古时候“仁”与“人”相通。所以,孔子回答樊迟什么是“仁”的时候,给予了“爱人”的回复。仁,就是爱人。爱一切人。但这和墨子的“博爱”又不一样。儒家的“爱人”是有层次的,家人父母是第一个层次需要爱的,朋友、亲戚等是第二个层次……墨子说的“博爱”是不分层次的。甚至爱众人与爱父母是一样的。被儒家批为“无父无母之类”。最早出现“仁”这个字是春秋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儒家学说关于这个字更是博大精深。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这里的“礼”不是礼貌。儒家学说中的《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是讲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虔诚。内心深处对自己很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状态,外化在外表上很庄重。这个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靠自己不断排除欲求、修身养性。注意这里讲的是“克己”,而不是“克别人”。从儒家来看,一点不推崇改变别人。起码不靠硬性改变。只要加强自我修养,把自己变成一个君子,“内圣外王”,这个社会每个个体都有了极高的修养,还有谁会用得着你去改变呢?
在婚姻中也更是如此。那些试图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改变对方的婚姻,基本没有幸福可言。这个改变有些人美其名曰:为了你好!实际上站位和出发点都是利己主义的,毫无利他性。我们只要做好优秀的自己,具有包容心,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容纳对方的言行、思想,或许慢慢在包容中渗透了对方、改变了对方。如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的男女主角,在几十年的婚姻中,无言地影响了对方、渗透了对方,使彼此成为了几十年前的“自己”。这里面有企图改变对方,但大多不成功,基本都是在“克己”的基础上做到了渗透、互换,成为了对方幸福的影子。
克己复礼,克服自己内心的妄念、邪恶的思想、偏颇的言行,内心端正而“慎独”,外化在外表上庄重,去爱应该爱的人。做优秀的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每每看到这句话,都觉着其中深深的哲理打动着我——做优秀的自我,不指责,不迁怒、多内省,不试图改变别人。你还会被生活和工作所困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