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城市建设起步是比较早的,在别的城市还是平房的时候,温州已经建了很多高楼。在地级市当中,如果放到2000年左右,温州起码排前三。但也正是因为起步早,导致房价过早过快上涨,恶果就是拆迁难。温州人把房子看的无比重要,很多早就规划要拆迁的地方,因为房价过高,补偿过少,而停滞发展10多年。
另一方面,温州过多地沉浸在所谓的世界温州人经济中,而懈怠了本地发展,不积极要政策,不积极招商引资,在某些年间,一年的土地出让只有不到400亩,这活生生地遏制了温州的发展,同时也导致温州的房地产泡沫到顶点。
近些年的大拆大整,有人谓之虎狼,但我以为不如此决绝,如何能破这历史的顽疾。而在这诸多新规划的城建中,交通建设是最迫切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重头戏的轨道交通建设,在经历了17年的规划与孕育,首发S1线终于敲定要在2018年通车。
终于等到你,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
交通建设对一个城市发展来说有多重要,而温州作为一个一直自我『野蛮生长』的典型,在这方面根本等不及外援也等不来外援。
金温铁路就是温州人集资修建的国内第一条地方客货运铁路,至今还是自主运营。S1 线也是,自主集资自主建设自主运营,在中铁总及其代理人各种“出了安全风险谁负责”、“一个动车组司机培训要5年,一个调度培训要5年”之类的提(e)醒(zha)下仍然敢于自主运营,必须给温州点赞。
运营权是核心,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真理。否则,就会像平安在京沪高铁上的投入一样,就是不分红给你,你又能如何。
有朋友跟我说温州建轻轨太落后了,就应该上地铁。暂且不说为什么温州不建设地下段,这个原因随处可查。其实这 S1 线并不算是轻轨,其标准的叫法是『市域铁路』或者『通勤铁路』,在全球大部分的城市群,每天都有大量的乘客使用通勤铁路上下班和上下学。不存在什么落后不落后的问题。
根据国家2007年发布的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
(CJJ/T 114-2007),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因此S1 线可以叫做市域铁路,或者轨道交通(据说政府已经决定改称之为轨道交通S1线)。在实际平均速度上,地铁只有30-40码,而市域铁路能达到80码。 再加上造价相对便宜,每公里2-3亿元,审批也容易一些。市域铁路是现阶段温州较好的选择。
S1 线以及后续的其他轨道交通对温州究竟有何意义?
重塑城市框架
打通城市血脉
很多人说温州这么个中小规模城市,是否有必要耗资建设轨道交通。其实
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建轨道交通,和城市现有规模并无直接联系,和未来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有着极大联系。
之前有文章已经提出温州发展的未来在大海之上,也就是温州重心要东进,通过填海来补充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宝贵土地资源。而轨道交通是这些战略政策实现的必要辅助。这是轨道交通对温州未来的意义所在。
再看现在,温州原中心城区,以鹿城为核心,可开发土地减少,地价、房价上涨过快、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已经出现很多年了,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拉开城市建设骨架、疏导城市人口。另外从招商引资方面看,好的城市环境和交通环境有利于外来人口的流入和本地居民的留驻,人待得住自然会形成各个层次的劳动力,会有消费行为,再次刺激经济的发展。这是轨道交通对温州的当前意义。
对普通小市民来说,轨道交通除了带来出行便利之外,对房价的影响是最关切的。摘抄一段清华教授郑思齐的研究结论:
轨道交通对原中心区的住宅价格影响微弱,但是对郊区的住宅价格会产生显著影响,站点周边1km (注:约10分钟步行路程)范围内的住宅价格要高出近20%。同时随着时间推移,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力会逐步降低。
简单地说,影响房价的关键因子排前三的分别是地段、地段、地段。市中心天然有地段优势,而郊区的地段优势则需要轨道交通进行赋予。温州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能激活大量的土地价值。
对 S1 线的通车,我一直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态,但也担心两个方面的问题:
- 轨道交通要连成网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单条的轨道交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希望S2、S3等线路尽快落成,与 S1 连成城市网络,最大程度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不然就和如今的瓯海大道一样,仅仅是一条东西走向,让多少人叹息要是能和江滨一线打通该多好。
- 高架铁路沿线的噪音和景观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轨道交通的TOD(交通引导发展)效应,可以带动沿线土地发展,土地价值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轨道交通站点是核心,200-500米半径范围是主要辐射区,500-800是衰减区,有些枢纽站可以去到1000米。站点周边物业的高密度开发将成为政府获利的重要手段。但如果高架铁路的噪音问题无法有效控制,商业物业开发反而会退避到更远的距离,白白损失一大片的高价值土地。同时,高架铁路的景观要精心设计布置,才能真正融入周边的环境之中。
以上是本人不专业、不系统、不成熟的一些看法,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