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花是个热心的女子,一脸坦诚,学历不高经历不多。
小白是个高冷的女子,一脸高傲,学历不低经历不少。
花花羡慕甚至是崇拜小白,她们在一个楼里,进进出出时常相遇,更巧的是她们还同在一个写作群。倒也没什么奇怪,花花从小爱写字,爱好与学历没有必然相关。
群里经常讨论写作方面的问题,小白见多识广,出口即成论点,引发多人围观。花花默默无闻,不敢随便发声。
群里分享个人作品,花花只看小白的,言辞犀利,旁征博引,时而慷慨时而平和,怎么看都过瘾。花花越看心思越乱了,拿出自己的那些字,唉!比起小白的自己那些不过只是“字”,算不得“文”。
花花失落之余伤透脑筋,千思万想总觉得自己低入尘埃,无光无彩。
后来,楼里再相遇花花总是偷眼观瞧,从小白的面部表情到服饰穿戴,再到群里说话的套路语气,所写文章的类别形式……
花花迷失在小白的影子里。
突然有一天,花花无意中加入一个付费学习平台,里面每天都有大咖更新内容,全国各地学员几十万,纷纷发表留言评论。一时间花花应接不暇却又觉似曾相识……
几天之后再进入那个社群,看小白又在高谈阔论,花花一下子就清醒了。她回到家,把电脑里所有刻意敲打出来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文字全都删掉,又把家里与小白同款同风格的东西都翻出来拿到楼下,送给了经常路过收废品的大姐……
2
你一定听过那个东施效颦的故事: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却认为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你也觉得花花就像那个东施吧?东施只看西施有亮点,于是不明就里跟着学,我们又何尝不是?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句话:听过太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矛盾在哪呢?我想是因为听的道理是别人的,而人生是自己的。用别人的道理去过自己的人生当然过不好。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明白,所有的差别都不仅仅在于表象,更要时刻知道“我是谁”……
3
其实话再说回来,模仿本没有错,在我们自己没有更开阔的视野,没有更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模仿就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这毋庸置疑。我们模仿借鉴别人的来完善自己的这才是模仿的意义。
可是一味地,甚至盲目的模仿会失去自我,失去原创。咱们总是喜欢拿自己去和别人比较,而又多是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就让自己失去了信心。而没有信心,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其后果就是毫无道理开始去模仿别人的长处,最后失去自己。
也许我们都曾做过“东施”,原因不过是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我们渴望获得别人的长处,渴望自己也能闪闪发光。那么我想说,这初衷真的没有错,前提是我们需要在模仿的同时时常问自己:“我到底应该是谁?”
花花清醒了,我们会由衷的为她高兴。
回头想想自己,我们到底在做着谁?说着谁说的话?用着谁的语气?就算正在模仿的那个ta是全民偶像又怎样?我若不是我自己,我终能成为谁?
正如布兰德所说:“毕竟这一生,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被动的模仿别人的故事,而是要发现并完成自己的故事!”
再问一次:我到底应该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