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北
摘 要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心理发展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积极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学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心理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传统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的对策来探讨传统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关键词 :中学生 应试教育 心理健康发展 人格发展综合研究
人格发展综合研究是多年来心理学研究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心理基本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综合研究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协调与发展。任何一个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整合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发展过程,进行协调处理,才能得出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中学生在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发展也是一个系统,也需要通过整合其生理、心理和环境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影响,才能够达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调查,来阐述其健全人格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相应提出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健全人格概念界定研究
健全人格是由多种人格特征的组合而形成。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成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健全人格进行概括。
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根据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健全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他们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和气质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内心协调一致、无明显的内心矛盾分裂,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客观需求,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能及时调整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综上,健全人格的表现应该是内部心理和谐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心理扭曲,变态心理,情绪激变等症状。
第二、人际关系和谐、群体意识强。中学时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人际关系处理的得当关乎自尊、自信、理解与宽容等性格特征的形成;而群体意识的强弱则关乎个人多疑、孤僻、攻击和嫉妒等性格的形成。一个人格健全者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是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赏;能够完美的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群体的关系。
第三、智慧丰富、个人能力强。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运用到学习与工作中,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兴趣动机,形成积极健康的良性循环。从而拥有学而思、思而用、用中学的个人发展方式。
二、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
暑期我在黄冈天有高中通过旁听、指导、交流等方式体会中学生日常生活,并对全校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抽样实验。实验随机抽取高一、高二、高三等三个年级各一个班共15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卡特尔人格测试量表结果发现,中学生人格心理问题发生频率很高、最需要辅导的问题依次是: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自卑、情感淡漠、情绪不稳定、忧郁。各种人格心理问题平均发生频率如表所示。
样本数据
A
B
C
E
F
G
H
I
L
M
N
O
Q1
Q2
Q3
Q4
高一
7.1
5.3
3.8
4.8
7.8
4.3
7.2
8.5
6.8
7.3
5.8
7.9
4.8
4.3
5.6
7.2
高二
7.2
5.2
4.2
5.2
7.5
5.2
6.8
8.1
6.1
6.4
6.8
7.6
4.5
4.6
6.1
7.5
高三
6.8
6.0
6.1
5.0
6.4
5.8
5.5
7.5
4.9
4.8
7.5
7.0
4.7
5.3
6.5
6.9
调查数据如下:
乐群性 聪慧性 稳定性 持强性 兴奋性 有恒性 敢为性 敏感性 怀疑性 幻想性 世故性 焦虑性 实验性 独立性 自律性 紧张性
实验数据中有效问卷为120份、经spss计算平均分如上表。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自律、自我、自卑、耐性、情绪、焦虑等方面表现较差。
1.自律。中学生在自律方面表现较差。自我控制力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表现之一。即中学生在非常态情况中表现得过于冲动紧张,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极端。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自控力差的现象。常见的诸如上课时总爱开小差,或从在座位上神思遐想,或找其他同学说悄悄话,或出现后排同学围在一起打闹……;有的学生几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几乎每天上课都要迟到;稍微严重一些,有的学生天天都要在上学前光顾网吧,甚至由此旷课、逃学……更有甚者,脾气暴躁,稍微不如意,他的拳头就要落到同学身上,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可见,在青少年中,自控力差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中学生心理矫治工作迫在眉睫。
究其原因,在生理方面: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从众心理强,生理发育还未成熟,容易冲动失控。在心理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管制严格,长期在学校的高压政策下,许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再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许多学生缺乏关爱,导致部分学生孤僻、部分学生激进的现象发生。
2.自我、自卑。部分中学生出现自我自卑双性格,既自我又自卑。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自我或者自卑心理。自我的同学往往考虑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利益,好处大不大,而对同学碰到的困难、麻烦,对集体的事情不闻不问。比如自己在做作业,有同学来问问题了,他就会感到厌烦,认为影响学习,然后推托自己也做不来等加以拒绝。班里大扫除,他觉得是浪费时间,于是便以身体不适或其他借口加以逃脱。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两个极端成绩特别好的和成绩特别差的群体中,而高年级的人数更是多与低年级。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时期。自我是每个人都要跨越的障碍,在升学的压力下,每个人都显得心理沉重,成绩好的学生害怕别人打扰自己学习,同时又害怕别人在排名上超过自己,于是自我心态十分严重;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早已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升学没希望,老师又不会管,于是总会在班上捣乱,这部分学生主要为来自家庭的压力小,从小自私自利,所以才会演变成如此。
3.耐性差、焦虑。中学生从进入校门起就备受升学考试压力的煎熬,而频繁的考试排名会让成绩好的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让成绩差的学生放弃学习,消极对待。中学生在学校的温室不会受到大的现打击,所以表为纸上谈兵,实践动手能力差。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的建议与对策
1.加速素质教育推广普及、改革不符合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政策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实力在经济面前显得十分捉襟见肘。教育水平不适应经济水平的发展,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德育并行。国家在2001年提出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在十年间东部省份早已完成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而中西部地区推广速度过慢,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才。
2.加强中学心理教育、形成中学生人格心理教育“三助”模式。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开放心理辅导咨询室、举办心理讲座。通过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同学交际等方式实现互助。以他服、互助为手段,通过他助,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调控的方法;通过互助,相互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娇治能力;逐步达到学生能够自我自助,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即能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达到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助人自助,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实践体会。
这次在中学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重新体会了一次中学高标准、严要求管理模式、在沉重的升学压力氛围中让我更加注重今后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一方面、作为一名大一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升学压力减退,就业压力尚不明显等原因,所以往往会放纵自己,荒度时光。经过此次社会实践,了解到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都缺乏知识、不了解成为他们自我治疗的障碍,所以此文旨在呼吁教育关注中学生心理发展,推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辅导教育。以此来帮助中学生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自我帮助意识,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
[1] 瓦尔·西蒙诺兹 彼得·皮尔斯 《人格的发展》2006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P15-30
[2] 李朝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3] 万国华.《中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B].武汉大学 2005